今天要和大家共同欣赏的是,唐朝崔护的名诗:“题都城南庄”。
崔护,字殷功。历史上对他的记载甚少,只知他是唐朝德宗贞元年间的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他本人的事迹流传不多,但他却因为作了一首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而留名千古,至今仍是传诵不息,历久不衰。而诗中“人面桃花”的句子,到现在,依然是形容“景色依旧,人事全非”的经典名句。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美丽的〈题都城南庄〉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的这个时节,在春深似海的桃花林中,在掩映半开的柴扉里,我看到了她。美丽的花光染红了她那娇羞的容颜,和绰约多姿的花影互相辉映着,令人惊艳而无法自已。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匆匆的一年过去了,春光还是烂漫,桃花依旧盛开,暖洋洋的东风,还是吹拂着人的脸颊,然而思念的她啊,却已不知何处去了。失去了她的桃花林,空自对着春风展露着笑颜,景色也依旧美艳,但是啊!所有的一切已是人事全非了,此情此景,更加深了心中无限的怅惘。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自然朴实,流畅率真,历代一直被人传诵着,不但家喻户晓,而且“人面桃花”早已广泛的做为典故和成语来使用了。但听闻过这首诗的人,不一定知道诗中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话说崔护是唐德宗时期的一位书生。他出身于书香世家,才气很高,而性情却孤傲不群。有一年的三月,在桃花盛开的时节里,他独自在长安的郊外踏青寻春。一路上杨柳花飞、莺啼燕啁,真像是走在了画中。
崔护漫行着,不觉走近了一处位于桃花林中的人家,他上前叩门讨水喝,应门的是一个妙颜如花,神韵天成的少女,两人在对答中,早已一见钟情,互相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到了第二年的清明时节,崔护难忍思念之情,又重到旧地去寻访故人。却只见柴扉紧闭,不知佳人何在?他在无限的惆怅中,就于门上题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天后,崔护难忍悬念之情,又重到旧地寻访。正当他要敲门时,忽然有一个老者走了出来,问说:“你是崔护吗?”他忙答说是的。老者就哭着说:“你害死我女儿了!”崔护惊吓害怕得讲不出话来,老者接着说:“我女儿从小就知书达礼,从来不会让人操心的。但自从去年以来,却常常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前几天我们一起出去办事,回来她看到门扉上题的诗后,一走进门就神思涣散,一病不起,从此水米未进,几天之内就死了。这不是你杀她的吗?”说完又大哭了起来。
崔护也悲恸异常,请求入内致哀。进去一看,只见女孩儿还躺在床上呢!崔护就把她的头扶起来,枕在自已的腿上,轻轻的抚摸着她的头发,哭着说:“我来了!我来了!”不一会儿,女孩儿竟慢慢的睁开眼睛,活过来了!老者大喜过望,随即为他俩举办了婚礼,这真的“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啊!就像《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说的:“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拴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会作了夫妇。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这首〈题都城南庄〉以及崔护的故事,使得明媚的桃花林,也染上了似梦似真的色彩。唐朝人也是深爱桃花的,像大明宫中,就种着大量的桃树,每逢春日花开的时候,真是一片灿烂,美如红霞。诗人杜甫就有“九重春色醉仙桃”的句子。其他像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王维的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等句子,都优美至极,令人向往。
唐朝人喜爱桃花,以桃花入诗,不仅是因为桃花明媚,桃林春景如烟,更因为“桃花”往往是和“桃花源”联想在一起的,“桃花源”,就是人们理想中的净土、仙境的象征。由于晋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描绘出了一个经典的理想世界,从此“桃花”和“美好的追寻”就画上等号了。就像是“桃花源记”中说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因为渔人心中无求,自然而然的,就“忘”了路之远近,而找到桃花源的入口了。
桃花是多彩缤纷的,春深似海的桃林是美丽的,这些人间的好风景,也许通过追求是可以得到的。但是理想中的“桃花源”,就不是能够求来的了。在〈桃花源记〉中,渔人所看到的桃花林,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象征的就是一个纯净、自然,人人向往的净土。但生活在这里的,其实只是一群避难的普通人而已,并不是神仙,只是他们比世人多保留了先天的纯真本性,没被外界污染而已。
所以“桃花源”之所以美,并不只是因为桃花美,最主要是那儿的人心美,人人都纯净真诚,所以那儿才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呀!这其实这也不难的,如果能把自己放简单,“返本归真”,那么就无处不是“桃花源”,无处不自在了!
--新唐人电视台节目.【天韵舞春风】--
新唐人电视台//www.ntdtv.com/xtr/b5/aMain.html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