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的“三个不等式原则”与罗伯特的“体系四要件”都清楚指出实现永续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是我认为应该针对“枯竭性资源”的利用有更深入的讨论。
石油以及金属资源这类枯竭性资源终有用尽的一天,为永续社会做长远打算,最好能够建立“不依赖枯竭性资源的经济体系”。
现代社会非常仰赖枯竭性资源,因此实际该做的是提高资源产能,尽可能延长枯竭性资源的寿命,同时要建构再生、循环机制,开发实现这些想法的技术,终极目标是开发出利用太阳能便能运转整个社会的技术。
金属等枯竭性资源不断挖出使用后终将见底,地下不再有资源,不过它们不会从地球消失。
我们已经在前一章解释,过去很多资源存积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下,现在则都变成先进国家的地上人造物(道路、铁路、港湾、各种建筑物、住宅、汽车、家电产品等),先进国家已经成为地上资源大国。
人造物的寿命有限,终有变成废弃物的一天,届时不应丢弃这些地上资源,应该依材料分类,当成资源再利用,加以有效循环,半永久地活用枯竭性资源。
在提高资源产能的部分,有德国伍珀塔尔(Wuppertal)研究所的史密特布雷克(Schmidt Bleek)的研究。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方面,则有联合国大学的“零排放(Zero Emission)”运动,主张“A公司的废弃物可以是B公司的资源”,提倡在“资源化废弃物的产业连锁”下建构新的产业结构。因此,提高枯竭性资源产能以及再生的观念,也是建构永续社会的重要条件。
各方针对永续性提出以上的各种原则与条件,并认为只要能够做到,就有机会建构永续社会。
现实是,这些原则以及条件还未能反映在各国的政策以及企业活动上,我们看到世界依旧倚赖化石燃料,走“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大量生产”的传统路线,换句话说,还是走在非永续的经济路线上。如果不能及早改变,资源会枯竭,有害废弃物会覆盖整个地球,生态系会被破坏殆尽,人类也会失去生存条件。@
摘自 《绿色复苏时代》 商周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