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昭(22)
第十二回(一)
姑苏巾帼,怀仁义爱人胜己
提篮侠女,念家国取义舍生
话说林昭终于被重新抓回去坐牢了,那是一九六二年底,有说是十二月廿三日,有说在十一月八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林昭再度入狱了,一直坐穿了牢狱。
林昭有才,才华横溢;林昭心美,美与天齐;林昭崇义,义薄云天;林昭爱人,爱胜手足;林昭慈悲,慈如观音;林昭怒目,怒胜金刚;林昭怀仁,仁媲孔子;林昭悯世,悯同基督。林昭正直,林昭真诚,林昭执著,林昭勇毅,林昭坚定,林昭刚烈,林昭深刻,林昭超前,林昭心念黎元,林昭胸怀天下。
为什么这个社会就容不了她呢?为什么这个制度就不能接受仁义慈悲、正直真诚、执著勇毅、坚定刚烈、深刻超前呢?现在我们爱林昭,当时全中国人民恨林昭。当时林昭爱大众爱人们,当时爱林昭的人有吗?有!幸亏还有。在无锡惠泉山下、在土改洪涛中、在北大未名湖畔、在“人大”铁狮子胡同、在上海黄浦江、在苏州拙政园、在甘肃天水武山、在第一看守所、在提篮桥监狱、在龙华飞机场……都有人爱她,虽然很少很少,毕竟还有,这或是我们这个民族依稀还有希望的所在。
陆震华,林昭中学时代的学伴,一起憧憬献身革命的小青年,正值怀春、钟情的岁月,革命的友谊夹杂着朦胧的情丝,飘飘忽忽,隐隐约约一直揣在他的心灵深处直到现在。
倪竞雄,这位苏南新专的老同学、土改中的好姊妹爱林昭。林昭总是会向她、找她倾诉衷情。土改受屈时、右派挨整后、保外就医中,你们呢喃,你们喁喁,你们倾心,你们互励,即或以后思想上产生距离和隔阂,那人性原始的善和悲悯始终伴随着你们。即便是对立的双方,为什么一定要斗呢?非要你死我活不可呢?存异!倪竞雄和林昭,不是在存异中融融吗?
倪竞雄回忆林昭不注重衣着打扮、不脩边幅的一幕很能说明她们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倪竞雄很看不惯林昭在土改工作队工作时,满头大汗回来,脱掉汗衣衫,顺手一挂,换上了新衣;第二天又满头大汗回来,脱下汗衣衫,换上了昨天晾干的汗衣衫。倪竞雄老是就此打趣责备林昭,林昭总是不听不改。所以,倪竞雄认为,林昭是很迎合时代潮流“普罗大众”化,与工农干部尽量看齐,并不娇气的。下乡期间,地铺就地铺,阁楼就阁楼,从不挑三拣四,嫌这嫌那,躺下就睡。林昭如此投身革命,自觉改造自己,因为批评领导“停妻再娶”是陈世美,就落了个“没有改造好的典型”的结果,实在是太冤枉她了。一九五九年,林昭已是右派,倪林在北京街头相晤相聚。倪竞雄看着林昭没洗干净的脖子戏谑道:一个女孩子家,脖子像烟囱管,像话吗?林昭追着打倪竞雄,用方言回骂道:你这个促狭鬼!
一九八四年五月,苏南新专昔日校友近百人相聚无锡惠山,林昭胞妹彭令范与会,赋诗“代林昭寄语”,开首句:“我化作浪花 / 伴送着你们的笑语 / 得到了慰藉”。时光流驰,五年后的一九八九年十月,苏南新专校友再次聚首无锡太湖,倪竞雄与会。当人们乘“湖州号”游艇向湖心三山驰去时,忽然一阵风起,清凉的湖水飞入船舱,亲吻着人们的脸肤衣裳。这时,倪竞雄双手蒙脸向着太湖风涛喊道:“令昭,令昭,你来啦!你来看我们啦!”长风碧波,造化弄人,英魂毅魄,天仙地神,心碑长镌,青史金身。
羊华荣、甘粹对林昭的同学情、朋友谊、异性爱都是在艰难时世闪耀着光芒的真切和实在。
北大同学李天宠,人称“老夫子”,从小事观察林昭,见微知著,在北大四年,心仪林昭四年。其一,北大中文系《红楼梦》研究热时,同学间发生林黛玉、薛宝钗优劣之争,李天宠听了一次林昭参阅的争论,“内心深处是站在林昭一边的。这场争论是双方人品的一次大碰撞。”
其二,北大四年间,李天宠唯一一次偕陆拂为前往女生宿舍,恰是林昭宿舍,当时林昭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正襟危坐地看书。“她见我们进来,只是简单地应酬两句,又沉浸到书里去了。……这倒不是林昭有意对我们冷淡,而是她太专注于那本书了。我当时有点吃惊,一向热情奔放的林姑娘,竟也‘呆’得可以。”
其三、“老夫子”偶尔与林昭一起乘无轨电车返校。“我们都没有找到座位,只好拉着吊环站着。林昭跟我交谈了几句话后,就从提包里取出一本厚厚的书,一手拉着吊环,一首持书,就着车上微弱的灯光看起来,全然不顾电车的摇晃和震动。当时我想,我已经是书呆子了,没有想到还有比我更呆的。”其四、林昭要向“老夫子”学下围棋。因为林昭对围棋中包围与反包围同毛泽东《矛盾论》中“内线中的外线和外线中的内线”相同感兴趣。李天宠十分高兴,高兴与林昭有了亲近的机会,高兴和欣赏林昭兴趣广泛。惜乎不久反右开始,李天宠与林昭的棋缘中止了。
“大哥”张春元与林昭思同、志同、行同、命同!张春元因读了林昭的“海鸥之歌”而从天水农村慕名而来与之结交。张春元回甘肃时,林昭赠予一本现代修正主义纲领草案及自己写的反动长诗“普罗米修士受难一日”。张春元在《星火》上刊发文章、提出“要在中国实现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与林昭思想互相激发撞击出火花的结果。林昭称张春元为“将才”,“大哥”。林昭交往的男子中,被如此褒奖和称呼者,仅张春元一人而已。据说,林昭曾说过:“嫁人就要嫁张大哥这样的人。”
林昭和张春元连赴死就义的场景也同样的残酷、无情、寂寞、凄惨与壮烈。胡杰《寻找林昭灵魂》的电视片采访到目睹张春元在甘肃天水城被枪决现场的王女士,当胡杰问她:“在审判会上,张春元当时有没有喊口号?” 王女士答道:“没有,绝对没有,绑的是一个佝偻象,根本没劲,也没精力挣扎,他就是那样,连他的面目都看不清,站不起来嘛,老师说那个女的还能站,那个女的还能站直,那个男了被弄的还不如一个牲口,叫人弄的。带上河堤走了有五十米左右就处决了。就滚下河堤的河滩上头。是这样子的。再就没人管。”
这种几同毙命于暗室的屠戮的壮烈意义,只是后人崇仰者的心碑褒词,在当时,除了残忍凄惨可怜外,别无其他。然而,不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林昭、张春元死的无论如何惨,他们都会无论如何地永远活在民族的史册中。从某种意义上,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们的民族才如此萎靡不振;从另外的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人一个也不要有,我们的民族才会鲜活强壮、自由民主进步、阳光灿烂。
黄政,林昭的苏州乡亲,因为是志愿军排长,算不上知识份子,右派不让当,但必须戴上一顶更臭的坏分子帽子。黄政与林昭相识相处二十余天而交同莫逆。黄政告诉林昭亲历的许多农村饿死人的惨剧,林昭则从思想理论上、宏观上剖析总结。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中国改革方案,提出了八项主张。黄政因此入狱十五年而决不后悔。“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原以为只有古人有此美谈,黄政之与林昭,岂止倾盖如故,直是惺惺相惜,生死相托。今人亦有古风!黄政本家仁兄,更胜古人,不愧英雄本色;与林昭相映相衬相彰,美垂千秋。
--待续
注:
本回参考文章:孙文铄“血溅罗裙直道存”。彭令范“姐姐,我心中永远的痛”。
张玲“幽明心语——忆林昭”。彭力一“我和林昭”。谭天荣“一个没有情节的爱情故事”,载“谭天荣博客”//www.unicornblog.cn/user1/235/13786.html
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丛维熙“逃号张志华回来了”,转自亦凡书库
//www.bwsk.com/xd/c/congweixi/zouxhd/012.htm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