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3月15日讯】蓝染是一种传统的染布方式,对于一些追求天然、环保、健康风潮的朋友们来说,除了自己喜欢之外,也非常乐于推广。其实,在很久以前,蓝染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们广泛应用的东西,可是因为许多因素,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太认识它了。以台湾来讲,萃取“蓝染”的技艺曾经失传了将近1百年,直到近期,经过有心人士的研究,才开始振兴起来的。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个在百年之后,重现江湖的传统技艺。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使用天然染料,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的中国,甚至还有管理染色的官职,在周代叫作“染人”,又称“染草之官”。天然染料和生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从各个朝代丰富多样的服饰上面,就可以看到天然染料被应用得多么的广泛。
然而,大约一百多年前,由于化学合成染料的出现,快速地取代了天然染料的地位,合成染料轻易的占领了全世界染料大部分的市场。因为天然染料的萧条,导致传统的染色工艺也跟着几乎沉没消失,很多现代人甚至不知道有天然染色技艺的存在。但是当人们走过了那一段一切以低成本、大量生产的工业时代之后,渐渐的察觉到,由于过度开发而导致地球资源大量的耗损,而环境的被污染和自身的健康又息息相关,甚至可能危及所有人类的生存空间。于是,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试图重新去定位环境与人类最合适的关系。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然、健康的环境,人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去寻找天然、干净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生活。于是,不管是心灵的或是外在的,一股崇尚纯净、返本归真的风潮慢慢的晕染开来。
大菁与菁礐
2006年10月,在台中县文化中心有一场展览,在蓝、白相间的作品中,轻轻的述说着蓝染这个手染工艺的前世今生。台中县文化中心策展人张惠如小姐说:“我觉得植物染它是可以亲近、很贴心的东西,特别是陈玲香老师的蓝染,让人爱不释手。我们玩过很多种不同的染,我们也看过不同的工艺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陈老师的染,它的蓝就像海洋那种蓝,它是很亮的那种颜色,我非常喜欢它的蓝。”
《诗经》中的小雅写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可见从植物中萃取蓝色染液,再用它来漂染衣物的技艺由来已久。然而,蓝染这一门手工技艺,在台湾已失传将近1百年了。
蓝染作家陈玲香娓娓道出蓝染重现的缘由:“在1999那一年,我们在阳明山国家公园,把它发表出来,我们办了一个活动,有很多台湾染织界的人都来参加,因为它是一个蛮特别的事情,也就是说,蓝染在失去将近1百年之后,然后又回到这个世界来。”阳明山的蓝染得以重新问世,归功于陈玲香的先生李瑞忠教授,他是任教于大学的植物学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和“大菁”结下不解之缘。
李瑞忠教授说:“以前我在阳明山国家公园服务的时候,对阳明山的植物很感兴趣,我们发现森林里有很多大菁这种植物。大菁这种植物,长在这条溪流的旁边,可是另外一条溪流,却没有分布。我们觉得很奇怪,如果植物是很均匀的分布,应该是每条溪流都有,怎么有的溪流有,有的溪流又没有。后来,不断的找文献,才发现它是有人栽种的。”经过一番追查之后,才发现原来阳明山曾经大量种植大菁,及制造蓝染染料的历史。虽然早已停止制造生产,但到现在依然找得到,性喜潮湿、生命力强的“大菁”。
“日后,我们又发现了“菁礐”,菁礐就是制作传统的天然染料的地点,先民们在做蓝染的染料的时候,他们在森林里挖一个坑,然后用石头把它罍起来,这就叫作菁礐。菁礐的意思就是,山区里面的大坑,专门来浸泡蓝液用的一个天然工场。发现大菁的时候,我们知道它可能是以前做蓝色染料的植物,但是怎么做呢?我们不会,却也充满了好奇,心想:既然这种植物可以制作蓝色的染料,那我们就来试做看看吧!”于是李教授夫妻俩开始研究蓝染的制作,揭开蓝染工艺的神秘面纱。
百年来,如同野花杂草一样,每年12月在森林里兀自开花。经过多年的努力,热爱植物的李老师,终于还“大菁”一个经济作物的身份地位。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