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25日讯】温家宝指手画脚,教训市场经济
全球资本主义一片黯淡之际,中国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WEF)上很是风光。看上去,温家宝显露出国有计划经济之雄心,信心十足地指手画脚,教训市场经济。
据说,达沃斯论坛创立的初衷,是作为金融及商界领袖的论坛。这些人的“头脑风暴”,受到各界精英的关注。然而,经济危机之中,金融及商界领袖受到不少批评和攻击,在此次WEF上也很是低调,而政治家们,似乎很少反省国家干预对于酿成危机的作用,反而更多了好几分教训别人的勇气。
不过,看着中国领导人在那里那样自信地声称“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夸耀他们“正确判断形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不由得想起,次贷危机酿成金融海啸前夕,美国领导人也曾反复强调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以稳定人心。到现在这个时候,中国领导人如此述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的确表现出他们的胆量。
当然,他们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可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下滑尚在继续,尽管似乎是出现了某种止跌迹象,也仍须更多的观察与分析,二是投资主导的增长方式仍强劲有力,新的增长方式也仍只是体现在口头上“科学发展观”的高调。这样来看,“基本面没有改变”应该不属于误判,只是,这样的基本面,以及它支撑的信心,风险实在是很高。
市场经济中出现危机,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而经济体在危机中痛苦地实现调整,也正是市场经济能够显示出它对行政型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之所在。它的这种调整,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危机之中企业在市场上更为突出地优胜劣汰,二是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更为突出地博弈。
中共对自身发展模式毫无反省
应该说,中共政府对于市场经济在危机中的调整,是有关注,也有研究的,但是,它的作为,到目前为止仍只是局限于对企业界指手画脚,缺乏对其自身的反省。中共要员下基层“调查研究”,实际上重点是在发表“重要讲话”或作“重要指示”,很难表现出“倾听”企业家的意见,他们能够有所“听取”这种意见已属难能可贵。此次危机之中,中共要员对于“淘汰落后产能”有共识,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允许改革失败,不许不改革”的名义力推“腾笼换鸟”,尤为突出。不过,出于对国有体制的坚持、对大企业的迷恋,中共政府出手救助国有航空公司和电力电网公司等企业,实际上是加强垄断之举,未见对市场机制的尊重,更不用说,它仍然把持着能源产品的定价权不放,为自己维持控制市场的空间。
中共以“淘汰落后产能”或“腾笼换鸟”的名义,掩盖它对民营企业根深蒂固的歧视,而中小企业在歧视性环境中生长,在危机中就难免暴露出自身体质的脆弱。这些企业在市场上沉浮,中共可以“市场周期性波动”为借口而置之不理,但是在宏观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在WEF的特别致辞中,不点名地批评美国“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对自身长期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模式毫无反省,成为一个危险的迹象。
中共高层对于国有体制支配下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坚持,在危机表明这种增长方式已走到尽头、面临转型的现实面前,甚至当经济在市场引导下自发地、悄悄地向内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之际,仍矢志不移,表明他们根本无视市场发展的规律。
增长方式转型,实质在于经济发展须体现为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须扭转经济发展异化为经济增长的趋势。人们现在批评“发展是硬道理”,乃因为在现实的中国,发展异化为增长。其实,增长有其极限,增长不等于发展,诸如此类的观念,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还算是年轻的“发展经济学”,就是以这些观念为其基础,在国际间已有较高共识。只不过,从普遍贫困中走出来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可谓慌不择路,而自诩“先进”的中共,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实际只是一知半解,更多地则是陷在其传统观念的束缚之中,于是,发展异化为增长,增长则注重GDP指标,特别是“先污染后治理”,早已是前车之鉴,也照样发生在中国,且其程度之严重,公众舆论之无能为力,都为世界罕见。
“腾”增长之笼,换发展之“鸟”,在市场经济中有其轨道,在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下可以形成势头,而在中国,则极其困难,因为在这里一切以国有体制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市场规则面对着GDP作为政绩指标的影响,从根本上就被扭曲。土地维持着国有的状态,资本与外汇处于沉重管制之下,劳动力流动受到户口身份的制约,而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的基础,也是在政府及其司法系统的掌握之中。这种基本格局,使得“国富民穷”在一度受到挑战之后,恢复了元气,再度降临。国家把持着资源,控制着财富,这样,应对危机而缺乏内需的振作,只能归结为竭力“保八”,其合理性只是在于不“保八”则失业更为严重,而不合理性更为明显──GDP增长仍支配一切,增长率低于8%则稳定受到威胁,同样为世界罕见。
迷恋国有体制支配地位
中国“拉动内需”喊了多年,至今内需不振。中共领导层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回避中国经济内部的危机,仿佛国外需求一旦恢复,则危机迎刃而解,经济将繁荣如初,好日子就又回来。不难理解,中共的信心,实际来自它的财政力量之基本面,它的“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也主要落实在投资项目扩张,反倒是地方政府在刺激消费方面有较多的实际举动。
于是,中共以它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市场周期性波动”。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多年,国家控制的生产性财富,生产性资产,仍然是整个中国社会总资产的大多数,这样就为所谓投资驱动的模式提供了基础。殊不知,这样的状态,正是中共竭力予以维持的。它所谓“改变传统增长方式”、所谓“科学发展观”,其实只是对传统增长方式修修补补,对环境生态多兼顾一些,分配财富时对民众稍微照顾一些,如此这般而已。要让它放弃对生产性资产或财富的把持,看来是不可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周期性波动”中沉浮很正常,国家控制与干预在“市场周期性波动”中则只能加强,不会削弱。不仅如此,中共还要教训那些“迷信”市场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在国有体制支配之下,可以很方便地实行高储蓄低消费,使财力物力集中于国家手里,在聪明的政府官员指挥下,收刺激经济之效。
听上去的确不错,然而多年来拉动内需收效甚微,政府怎么就是不能扭转局面呢?经济学家的分析一针见血︰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教育改革不到位,医疗改革不到位,民众面对的未来之不确定性太高,所以不消费──更进一步看,政府把持着资源与财富,生怕不确定性影响到自己的支配地位,就不客气地把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推给了民众,让他们只有顺着政府的手看过去,才能看到些许的未来希望。
在世界经济论坛前夕,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警告说,“如果达沃斯的大人物只是去眺望遥远的未来,他们可能会被脚下的障碍绊倒”。很不幸,中国领导人丝毫不在意这样的警告。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地位有丝毫的不确定性,他们对于自己脚下的障碍,根本就没有多少认识。
转自《新世纪》(//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