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13日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伍凡评论》节目)伍凡:各位听众好,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是《伍凡评论》第119期,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评温家宝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
2月1日温家宝在英国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独家专访,就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如何应对经济衰退,以及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回答了总编辑巴伯先生的提问。
当时温家宝在开始专访之前,他对巴伯先生讲,你可以随便问,我今天给你讲的一定是真话。究竟温家宝在这个专访里边,讲的真话、假话、大话、空话?我们在这个节目里边对他这个专访里边的某些问题来进行评论。
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对温家宝的专访进行全面的进行评论。所以我仅仅对温家宝对如何去应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危机,中国正处在经济衰退以及面对的几千万农民工失业的问题,如何去应对。
他讲他有信心,他这次到欧洲访问,参加了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做了一个专门谈信心问题的讲话。我要问温家宝先生:你为什么要前面讲这么一句话?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那就让人认为你是不是常常讲假话,所以才要引起记者们注意你现在是讲真话,是不是有个“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样一种举动呢?
否则那我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简直不可理解。否则这能说明一点:你常常讲假话,这一次准备要讲真话。好,我们言归正传,我们来分析一下,温家宝这次专访中,究竟是讲了真话还是讲了假话呢?我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来跟大家分析。对他的信心以及他的信心的来源怎样处理中国的经济危机这个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先生问温家宝,他说本周你访问了达沃斯,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人人都在谈如何重建信心的问题,有的人也谈到要恢复信心,需要解决银行业的问题。
他问温家宝:中国面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恢复信心?温家宝回答,他说我这次出席了达沃斯论坛和访问欧洲,可以说是一次“信心之旅”。我带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也带来了同欧洲加强合作、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信心,也带来了世界携手共进、共渡时艰的信心。
我对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信心是建立在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上面的。主要信心的来源是在于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形成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来源于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来源于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
最后,最重要的是来源于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决策的力度和决策的速度。他就讲了五个信心的来源。那么我们首先问,温家宝他就自称对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信心,是建立在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上的。
他的第一个信心的来源是在于中共政权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这是第一个个信心的来源。那么我们请问,温家宝你有没有把你在07年到08年经济决策的过程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有没有告诉巴伯先生?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在07年底,中共政权的经济政策是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也就是“两防”政策。为此,在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上做出一个决定,温家宝就下令,坚决对全国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切断资金来源。他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把经济来源切断,不给他们贷款,不让中国的资金在市面上更多的流通,他想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十三次提高银行储备金高达了17.5%,他把钱存到银行里库存起来,不借钱给民营企业,那就造成了几十万家的民营企业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请注意,这个事情发生在2008年夏秋之间的全球金融风暴之前的大半年。
这个责任应该谁负?温家宝要负,是他坚决下令要去执行会议的决定。到了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风暴掀起了大风浪,胡温政权到这时才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形式这么倒退,发觉到不对头,发觉他们对经济形式的判断造成严重的错误,以及造成恶劣的后果。
这个时候才下令,对全国的民营企业放松贷款,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工厂倒闭了,工人已经走了,你再借贷款给他,哪一个资本家也不敢借钱,因为没工人了。所以这个事情是严重的失策,判断错误。
到了08年夏秋之后,金融风暴兴起,就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国际市场继续的萎缩,外国订单中断了,大批的工厂紧接着倒闭,农民工开始陆陆续续的失业、返乡。
到了08年的11月,已经有1,400万农民工回家了。在这个时候,你再下令去贷款给民营企业已经毫无用处了,根本救不了任何一家工厂,因为没有订单了,这是后续结果。金融风暴造成了没有订单,可是前面这一刀砍下去,是你自己砍的,你不要去怪全球的金融风暴。
在这个时候,温家宝也好,胡锦涛也好,怎么面对这件事情呢?怎么面对自己判断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呢?他们在内部的全议上,竟然大言不惭的讲:“我们上当了”。
上谁的当呢?上美国布什政府的当,我们是跟美国政府的金融系统学习的。他们自认为美国政府是不干预美国的经济和金融活动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干预。所以我们上当了,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学习,我们上当了。
他们自己做错了事,胡温政权做错了事,做了错误的判断,下错误的决策,最后说错误的责任在布什,不在我胡温政权。你看,竟然有这样一个政府,这样一个政权,做错了事不敢认账。
那么请问温家宝先生,您对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先生所讲,你第一个信心来源:对形势判断的正确。那么我刚才所讲的,那一年发生的三段,你有没有给巴伯先生讲呢?
第一段,你下令中断银行贷款;第二个,发现错了,再把它更改过来,你要再贷款;第三个,你说我上当了。这事情你没有讲吧?所以可见你这里没讲真话。你告诉巴伯讲,说你要讲真话的,可是这件事情,我说你没有讲真话。
事实上中共政权这60年来,从头到尾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是牢牢的、严密的掌控的。无论是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江泽民、一直到朱镕基、温家宝,全部是用国营经济掌控一切。公有经济也好、国有经济也好,是全国最主要的大头。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型态变成三三制,三分之一国营,三分之一民营,三分之一是外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金融企业、银行,你照顾的是国营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当成是二娘养的、是后娘养的、是二等公民。
所以你怎么能讲你没有控制呢?怎么说是布什的错误呢?完完全全是你们共产党的,完完全全是政治制度决定了一个经济制度,才有这么个后果。我们讲,你现在温家宝从对民营经济大砍大杀到不淮贷款之后,现在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也就是08年的12月开始,你又疯狂的要推行另外一个形式的“大跃进”,提出一个在两年之内要投资4万亿,建设铁路公路。并且要在12月份一个月之内要花掉2,500亿人民币。
疯狂的投资花钱,以为用金钱投注市场,就可以把GDP恢复起来。就可以美其名为“扩大内需”,就能够挽救经济,这又是一个对形势的错误判断。经济走上这个结果,我刚才前面讲了,是你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当你这个分配制度形成是重国家,轻民间;是重共产党,轻视老百姓。请看07年、08年的国家的税收,几乎占全国的GDP的25%以上。而民间的收入,只占全国GDP的13%,几乎只有一半。
在这种情形下,老百姓那有钱去花,去建立一个内需市场呢?你要老百姓去花,你才能建立内需市场啊!所以可见,现在工厂倒闭了,而中共中央自己宣布,己经有2,500万的失业农民工和大学生的时候,他们怎么承担这个失业所带来的没有收入的状况呢?
既没有劳动保险,也没有社会保险、失业救济金。那么你现在仅仅靠投资到国营企业,盖铁路、盖公路,能让老百姓有饭吃吗?根本是不可能。所以你这个经济决策,你虽然讲是一个对经济形势判断的正确。
而我对你的评论,恰恰是你对从第一次的不正确判断,到现在的所谓的扩大内需,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用钱来投资来推进GDP,以及恢复这个就业率,这也是一个对形势的判断的错误,几乎是一个梦想。
因为你做的路子、方法是错误的,不可能达到恢复老百姓就业的这个层级。工厂倒闭了,它的原因在哪里?是没有订单了。中国现在的生产能力是己经很高很高了,你的生产力己经不能够在中国国内消化掉,而要到世界市场上去消化。而世界市场,由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萎缩,没有订单了。
你现在再去投资,扩大生产力,那你不是“饮鸠止渴”吗?你怎么能够解决你这个产品的销路呢?怎么能够去恢复你的就业率呢?这一点温家宝真的不懂吗?不是的。他是很清楚的,可是他非要这样做不可,他不这样做,他这个总理位子保不住了。
因为温家宝现在的处境,逼得他在伦敦要讲这些话。人们可以看到,温家宝过去很少讲一些激烈的话,现在这次他在欧洲的访问,讲的话非常冲,并且非常硬,为什么?他的处境决定了他的位置、决定他的大脑。
第二点,温家宝自称,他的第二个信心是来自于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形成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那么在这里,他还是没有把实在的情况,告诉英国《金融时报》的总编辑巴伯先生。
三十年来中国能够积累一部分资金,将近2.3兆美元的外汇储备。它的来源于是什么?充分利用了中国劳动力,牺牲环境保护、扩大贫富差距、压低工人农民的收入,才聚集起来的。
所以它的表面上是在上海、广州、东南沿海以及北京等地,有高楼大厦,看起来表面上很繁荣。而实际上真正的老百姓,他们要承担的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所有的重担压在老百姓身上,共产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老百姓。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一旦老百姓失业了,他怎么能够负担起自己身上所压着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养老费用,以及环保所带来的一切的污染、生病,造成这样的结果的负担呢?承担不起。所以温家宝讲说中国有很良好的体制,那是骗人的。
这个体制请看0.4%的总人口,那些太子党、官僚们,占据了70%的;总财富的70%。这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吗?邓小平讲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首先富的是中共官僚和太子党。
而老百姓相对的是更收入下降了,因为他要承担更多的负担。所以在这种制度下,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抵抗这些失业以及天灾人祸所带来的负担。所以这种信心,温家宝的信心是空的,老百姓没有信心。那温家宝你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呢?
第三点,温家宝讲他的信心来源,是在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那么我们请看下面的事实,从2001年开始,中共政权陆陆续续出卖了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股份。到了07年,中国有110家商业银行,己经出卖的差不多,卖光了。
据不完全的统计,01年到05年8月,中国至少有六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和五家城市商业银行,给引入了外国投资。引进来表面上是占了25%,实质上都超过了50%以上的股,甚至有的达到了80%的股,也就是说中国的商业银行几乎卖光了。
第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币的发行银行,而它本身自己所自主的资本、自己拥有的银行资本占不到1%。而它所谓几千亿的银行资产,都是客户存户的资金,并不是它银行本身的。
按照世界各国通用的惯例,你要开个银行,自身拥有的资本总数必须达到总资产的8%以上,可是中国人民银行只有1%不到。所以中国的银行体系怎么会稳健?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已经是完全破产的银行。你还要拿老百姓的钱,或者是拿财政部拨的款,或者用扩大印钞票的方式来运行你的银行。这个银行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到了08年12月,中国在海外存有2.3兆美金的外汇储备,其中有1.7兆是美金的存款,也就是说拿了1.7兆的钱去借给美国。可见中国你银行自己没有资本,还把大笔的钱交给了外国人,你这怎么能说你的银行系统稳定呢?这种运作方法是非常的荒唐的。
最后一点,08年的第四季,有2,400亿的美金从中国往外流,这些钱有公司行号的钱、也有私人的钱,但不属于国家的钱,通通往外流。
可见中国这些有钱阶级们,他们害怕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已经有几千万的农民工失业了,说不得哪天发生动乱,他们非常害怕。也就是说对中国的银行系统是否能保存他们的财富,他们没有信心。所以温家宝讲,他的第三个信心来源于有一个稳健的银行系统,这讲的又是假话不是真话。
第四点、温家宝对中国应对这个经济危机的第四个信心来源,说是中国有个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这句话讲的是非常不符合事实,这个市场是要实实在在的,而不是一个空虚的,不是说你有人口在那里就有市场,NO!
我们讲中国开放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急剧上升,中国钢铁的年产量达到了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可是你6亿吨的产量,相当一部分是找到国际市场。而中国大部分的产品里面绝大部分是运到海外去的,要到海外找市场。
你去看中国的分配制度,就知道中国有没有内需市场。中国GDP的25%是国家税收拿去了,中国老百姓拿到的收入只有13%。你13%的GDP的收入,怎么去消化另外60%~70%的产品,怎么可能消化掉?根本不可能。所以它要找国外的市场。当国外市场订单没有了,失业工人就出来了,几千万的失业工人。
可见这个市场是要实实在在的,不是空虚飘渺的,不是有人口就有市场。人口要加上你的消费能力,老百姓的口袋要有钱,那才叫一个市场,否则这个市场是在外国人买你的东西才叫市场。
美国的消费能力是中国的9倍到10倍,当美国消费能力缩减的时候,你要想弥补原来的生产力消耗的那些产品,那中国的消费能力要增加9倍到10倍,才能容纳那些生产力的产品。中国有可能吗?完全不可能!
所以温家宝讲中国有一个广大的市场可以回旋,你这是空的、虚的、飘渺的回旋,实际上这个市场并不存在。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才要到去年年底,才说要建立中国的内需市场。太迟了,为什么你三十年前不这么讲,到了现在失业工人出来了,你才在讲要建立内需市场。
第五点、温家宝应对中国经济危机的第五个信心就是他的政府行为。他认为政府处理决策速度非常快、决心非常大、力度非常大,他说这是最最重要的。
但是我讲温家宝先生,如果你对上面四个信心判断全是错的:数字是错的、银行是空的,那么你的信心也是假大空。
所以你的最后第五点下决心要投资4万亿,下决心要用金钱来推动GDP,所有的措施再快,力度再大,所有的结果是走到相反的方向。
你看去年11月,失业人口公布的是1,400万农民工,到了今年1月份,不过是一个半月后,增加到2,600万。我相信这些人数还在增加,失业人口还在增加,非常有可能会增加到5千万。
在这个时候,温家宝先生你再有十个信心都无济于事,因为你的判断是错误的,错误的决策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谁来承担?中国老百姓承担。
那么温家宝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可以讲,温家宝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因为以胡锦涛为首的这批共产党的头头,他们正要寻找一个替死鬼,来承担最近这几年来,经济和金融失败的替罪羊。要找谁呢?找温家宝。
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实,让李克强来代替温家宝来坐总理的位置。第一、可以文过饰非,把这些事情全部推给温家宝,共产党没有责任了。第二、共产党的团派要接班,要占据位置,占据一定高度的位置,来跟习近平打对垒,所以急着要把温家宝推下台。
那么温家宝和他的一批跟班们心不甘情不愿,他们要反击。因此在这个时候温家宝出现在欧洲,讲出这么一堆不是正式的话。
请注意,我在这里评论的,还仅仅是温家宝对巴伯先生讲话中的一小部分,仅仅是他对中国经济危机的信心部分,其他很多话我根本来不及评论,等我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评论。我今天的评论到此为止,谢谢各位收听,再见!
(据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伍凡评论》节目录音整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