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探索未来的钥匙(上)
预言,顾名思义,就是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小到人生,大到一个国家、社会的变化,再大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均可通过预言描述出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预言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事情。出于好奇,也有对命运的关心,人们一次次谈起预言这一话题。古今中外,很多国家、民族都流传着关于未来的预言,构成了多彩的人类文明中绮丽的一页。
许多预言的准确性极高,完全超过了一般人的想像和认识,400多年前的法国人诺查丹玛斯所写的《诸世纪》一书,对本次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拿破仑的兴起、希特勒的出现、世界大战、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纽约911事件、1989年天安门镇压民主运动事件,直到目前还未停止的镇压法轮功等事件,均一一得到印证。
只是,由于预言书通常是以一些晦涩难懂、若隐若现的诗句,和奇怪的象征性符号、难懂的语言告诉人类关于未来的事情,所以一般人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后才能确认预言的真实涵义。如果要是预先向当事人讲得明明白白的,就等于是想改变未来的事态发展,改变其既定的演化规律,这显然是不行的,反而破坏了预言本身的准确性和它的目的,所以就必须用隐讳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而且事情不能说得过于详细和具体,既要明确无疑说明是什么,又不能就细节全部讲清,点到为止。这样一般人即使得到了预言,也无法了解预言所指的内涵。
梅花诗
《梅花诗》相传是北宋学者邵雍所作的。邵雍,字尧夫,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公元1077年)。谥号康节。原籍河北范阳,后移居共城,最后隐居洛阳。《梅花诗》一共十首,预言了他身后中国的大的历史演变。
我们看看《梅花诗》的第五首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胡儿骑马走长安:中国历来讲“北胡南蛮”。所以这里指东北的满清入主中原。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一统明末的残局,于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为大清帝国。
开辟中原海境宽:清朝前期,国势大兴,文治武功都非常强盛,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特别是康熙皇帝,平定了各种内乱外侵,使中国的版图空前的扩展。另外,自清代开始,进行较大规模地与海外通商,开辟港口,正所谓“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第一个“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象洪水一样席卷半个中国,历时达13年之久,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被平息后(“乍平”),清朝内忧外患不断,革命势力不断崛起壮大,直到最后,武昌起义成功,黎元洪被拥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都督,袁世凯死后又成为总统,清王朝彻底灭亡。所以,清朝最终的前景(“清光”)还应该向武汉(“汉中”)看。
北宋时候的邵雍,究竟是怎么知道清朝的兴起与衰落呢?
推背图
唐朝的“推背图”是一般人最耳熟能详的一个预言集了。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合力写了这个预言集,共有六十象,刚好是天干地支一甲子的循环。从第二象开始预言唐朝的兴衰,到第三十三象清兵入关,共预言了一千余年的朝代迭起,许多的历史大事,我们以第五象说明推背图的准确性:
第五象 戊辰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萧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乎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第五象描述的是发生在唐朝中期(公元755年及随后八年间)安史之乱和马嵬之变的历史事件。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举兵反于渔阳。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陷落,玄宗仓皇逃奔四川成都。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军士哗变,玄宗被逼缢杀宠幸的贵妃杨玉环。
杨花飞,蜀道难:意指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逃亡四川。
截断竹萧方见日,更无一吏乃平安:“截断竹萧”是一“肃”字,“更无一吏”乃一“史”,“安”指安禄山。此句意指肃宗即位后,才平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意指安禄山举兵反于渔阳,攻陷潼关。在其兵马隆隆开过潼关之时,唐玄宗避难奔蜀,路经蜀境内的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木易”乃一“杨”字,“山下鬼”隐一“嵬”字,“金环”喻指杨玉环。此句意指杨贵妃葬身于马嵬驿。
第五象中的图是一画谜。清朝才子金圣叹批注,图中的马“鞍”音谐“安”,指安禄山,“史”书指史思明,一卧地而死的妇人喻指杨贵妃。
《推背图》第五象运用了画谜、字谜以及谐音字的手法,用一幅画和短短几句诗将以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过程准确地描述了出来,令人惊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