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解读哥本哈根的中美“双雄会”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22日讯】此次哥本哈根大会,正如许多人预料的那样,充满戏剧性。其中最富戏剧色彩的,莫过于中美的激烈争锋,尤其是奥巴马和温家宝的“双雄会”。
鉴于气候变化形势空前紧迫,大会从开始就弥漫着普遍的焦虑。但是,中国代表团上来就对西方展开尖锐的道德批评,颇让人摸不着头脑。西方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上确有历史的道义责任,但现在抓住这一点不放对解决问题究竟能有多少帮助?我感到中国对这次大会,似有一套周密策划的谋略,但这是一套什么谋略?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是以攻为守,转移世界对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最大排放者的压力,还是想让这次大会开不成,从而减少中国的减排压力?
哥本哈根大会现已曲终人散,从海内外媒体披露的细节来看,我的猜测并不正确。温家宝此次参加大会,并无拆台之意,因为中国认识到这样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而让我感到吃惊的则是这样一个发现:温家宝把这次大会作为提升中国和个人历史地位的一次良机,他看到了美国和西方的道义困境,看到了全球热望此次会议成功的广泛民意,因而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机会,赢得中国和个人的声望。说的更明白些,温家宝想直接挑战奥巴马的领导地位,扮演一个拯救全球气候大会的大英雄。
那麽结果如何呢?正如温家宝所料(或所希望的),中国带头对美国和发达国家发难,加剧了哥本哈根的悲观气氛,大会面临全面崩盘的危局,但最终使大会免于完全失败的是奥巴马,而不是温家宝。温家宝的政治谋略没能胜出奥巴马的政治智慧,他在哥本哈根的英雄梦因此而落了空。
英雄所见略同,温家宝和奥巴马都看到大会成败的关键不在减排,而在融资。因为全球对需要减排已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如何分担未来的投资和损失。中国以发展中国家领袖自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带头施压要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多出钱。温家宝自以为立于不败之地,却忽视了人所共见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碳排放国,更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这就决定了中国在融资问题上拥有很大的责任和发言权,而中国却没有准备任何建设性方案。
就在各国对大会前景越来越悲观的时候,中国官方控制的媒体调子反而突然积极起来。12月16日,在前往哥本哈根的专机上,温家宝接受随行中国记者采访,为自己登场高调造势。次日,温家宝纵横捭阖,展开了自1955年万隆会议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峰会外交。
12月17日,希拉蕊宣布美国将会帮助筹集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资金,以帮助穷国抗击全球变暖。这一创新举措超出各国预料,立即改善了大会的气氛,也改善了美国与中国争锋的态势。
18日,姗姗来迟的奥巴马立即就减排核实问题对中国施压,宣称如无国际监督,“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据报导,温家宝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极大侮辱,“愤而离开会议中心”,派低级代表出席会谈。但温显然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英雄梦”,而是计划与印度、南非和巴西三国领导人协调立场之后,再与奥巴马摊牌,逼其就范。没想到奥巴马得知四国领导人正在会晤后急中生智,不请自到,促成了挽救大会的关键协议,而温家宝的个人‘英雄梦’也就随之破灭。
温家宝与奥巴马在哥本哈根短兵相接,传递了丰富的资讯。从国内政治的立场,两人都可自称不辱使命,但奥巴马显然赢得了全球更多人的赞誉,以致有些中国青年都在网上表达对他的好感。
哥本哈根的“双雄会”说明,中美在全球事务中对领导权的竞争未必是坏事,若没有中国的挑战,美国未必会搞出现在这个融资方案。但是,专制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温家宝的行为告诉我们,从专制政治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领导人没有法治思维,更不愿接受集体协议的约束。因此,当完全没有道德约束的人掌握了中国的最高权力,世界就有要面对一个超级的“流氓大国”,而这个噩梦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变成现实。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