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结晶”这个实验很简单,只是看看不同状态下的水结晶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然而,一个实验能够简洁、直观、通俗易懂,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实验触到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这么大的课题,这方面的实验并不多。能够通过一个简明的实验来探索这个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日语、英语、德语不同语言写的“智慧”这个词,水反映出相似形状的结晶。对日语、英语、希腊语写的“宇宙”,水也反映出相似的结晶,还有对“爱与感谢”,也反映出类似的形状。这说明对水产生影响的不是文字,不是语言,不是语言发音的振动,而是语言所代表的意义!相同的意思、相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的作用是一样的!进一步细想,每一个词都造成了一种不同的形,那会得出什么结论呢?一个词义是有形的,或者说,一个思想是有形的!这间接证明“精神就是物质”一说。
水对形象的反应也非常敏感,读过“莲花”图片的水结晶,像莲花一样会不断生长,读过“杉木”图片的水在结晶的过程中会像树一样周期地变换颜色,就像树的呼吸。更有意思的是,让水分别读“太阳”的图片和读“太阳”的文字,结晶是相似的。这就说明形象也是一种讯息,和文字一样代表一种思想,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每个形象都代表着某种精神,“形似即神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举例来说,这就像人能从绘画中看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其实在中国传统,人们对水的了解是非常细致的。比如制药就非常讲究水,喝茶更不用说了。有的茶要用特定的泉水,有的茶要用荷叶上的露水,有的用梅花上的雪水,有的用某河某段的水……这些并不仅是人们的闲情雅致,而是已认识到水的特性。以前还听说一个故事,在中国农村里,妇女知道不少简单有效的偏方,水是最常用的。小孩吃了不熟的食物,肚子痛到在地上打滚,母亲将一碗水烧到将开未开的程度,给孩子喝下去,马上就会好,立竿见影。民间关于水的用法非常多,对水的理解已经融入了传统中。
在《水的讯息》这本书的后记里,江本胜博士提出“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存在的目的……”等等问题。一个科学家,不陷在枝微末节中,而能直接面对这样的终极问题,说明他的思想非常开阔。水是组成万事万物的要素,对水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物质、精神,以及生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