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油抄手”是一道有名的川菜小吃,口味其辣无比。先将“抄手”用水煮熟沥水后,再沾佐“红油”酱料食用,口感麻辣酸甜、滑嫩鲜美。“红油”是以红辣椒油为主,加上花椒粉、白醋、甜酱油、蒜泥及麻油等调制而成的酱料,光是一闻,就让人的全身血液沸腾。而“抄手”是川人对“馄饨”的称呼,因在寒冷的冬天,川人有穿大挂的习惯,并将两只手对抄在袖笼中取暖,此时交叠的双手很像馄饨的外型,故将“馄饨”称为“抄手”,其口感滑嫩鲜美,是寒冬中很棒的袪寒小吃。又因红油抄手的吃法与馄饨煮汤的吃法不同,故它不是汤品类的小吃。
据《清稗类抄》记载:“馄饨,点心也,汉代已有之。以薄为皮,有襞积,人呼之曰绉纱馄饨,取其形也。”早在汉代的时候,馄饨就被当成点心食用,被称为“绉纱馄饨”,是因为它的外形很像绉褶的纱布。
“馄饨”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面食小吃,与“饺子”雷同,但在南方却发展成风味独特的小吃。古代中国人将这种密封的“包子”称为“浑沌”,后因中国造字的规则而改称为“馄饨”。到了唐朝“馄饨”与“饺子”才有各自的称呼。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馄饨皮较薄,边长约6公分的正方形,煮熟的时间较短,呈半透明状,食用时讲究其汤料(但红油抄手却讲究蘸料),而且口感较滑嫩。而饺子皮较厚,直径约7公分的圆形,煮熟的时间较长,须加入3次冷水,经过“三沉三浮”才会熟透,食用时讲究其蘸料,而且口感较有嚼劲。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十里不同风,故对于“馄饨”也有不同的称呼,在中国北方称为“馄饨”、在天津将肉馅小的称为“馄饨”而大的称为“云吞”、在四川称为“抄手”、在湖北称为“包面或饺子”、在皖南称为“包袱”、在江西称为“清汤”、在福州称为“燕皮馄饨”、在两广及港澳称为“云吞”、在福建与台湾称为“扁食或扁肉”,小小一颗的“馄饨”就有这么多种的称呼。
一碗美味可口的馄饨,须兼顾“外皮”、“内馅”与“汤汁”。“外皮”要薄且有弹性,一般地区的外皮以面粉制成,而广东的外皮则以面粉再加鸡蛋制成,边长约8公分的正方形,比其地区(约6公分)较大些。
“内馅”的基本馅料是猪肉,将其剁碎或绞碎后加入胡椒粉、盐、麻油后搅拌成黏稠状。另鸡肉、鸭肉、牛肉、螺肉、水产(鱼、虾、蟹…)、蔬果、豆制品、南北干货(干贝、开洋…)和酱菜(榨菜、萝卜干…)等馅料,均可巧妙搭配成各种口味,诸如“腊肉山药鲜肉”、“哈密瓜鲜肉”、“莲藕叉烧鲜肉”、“银鱼蛋黄”、“蛋黄香酥鸭”、“平菇虾仁”…等等。另常州的三鲜馄饨是以鲜猪肉、虾仁与青鱼肉为馅料。而无锡的三鲜馄饨却是以鲜猪肉、开洋、榨菜为馅料。广东的馄饨更是以肥瘦猪肉、鲜虾仁、大地鱼碎及蛋黄为馅料。真是百家齐放、各自争鲜,只为博得客官的青睐。
“汤汁”的鲜美更可衬托出馄饨的口感。故江南地区以鸡肉、猪骨熬成汤底,广东则以猪骨熬成汤底,香港更以海鲜熬成汤底。常见的汤料有葱花、芹菜末、香菜末和紫菜,而稍微讲究的汤料则另加入虾皮、鹌鹑蛋、蛋皮丝及榨菜丝。
将“内馅”包入“外皮”中的馄饨造型,式样繁多,有包成圆形、半圆形(类似饺子)、圆筒形、长方形(对边对折)、三角形(对角对折)及元宝形。广东的包法讲求快速,包成金鱼的尾巴状,又像似天上的一朵白“云”,大小以一口“吞”一颗为准,故将“馄饨”称为“云吞”。
馄饨的吃法,除了煮汤外,尚可用炸的,如“炸馄饨”就是将馄饨用热油炸至金黄香脆食用,各有各的风味。馄饨也可与面一起烹煮食用,例如正宗港式的馄饨面,在面条上只看到几段韭黄,这时可别急着跑去跟老板理论,因为面条下就藏有四、五颗馄饨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