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五更肠旺
“五更肠旺”是以猪大肠、猪血(也可用鸭血、鸡血)或豆腐(也可用竹荀、养生菇)为主料,加辛香料(蒜苗、辣椒、蒜头、老姜、青蒜)炖煮而成的料理。香软肥嫩的猪大肠与滑溜顺口的猪血,香气及口感十足,加上红通通且香郁浓稠好滋味的锅汤,辛辣发热,让人有全身通畅的快感。
“五更肠旺”的“肠”就是肥肠,猪大肠。而“旺”就是猪血(或鸭血、鸡血),因贵州人把动物的血叫做“旺子”,又叫“血旺”。这“五更肠旺”的煮法与贵州的“刨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贵州人在款待客人时,也会将新鲜猪杂的大肠、粉肠、血旺及猪肉,加上豆腐、粉条炖煮成一大锅,宾主尽欢的享用。
“五更肠旺”的菜名是因加温的酒精炉,很像古代夜用的“五更炉”而得名。(图:彩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五更肠旺”的菜名是因所使用的锅具,其中用来加温的酒精炉,很像古代夜用的“五更炉”而得名。因为用这种锅具烹煮的菜肴,其菜名均可冠上“五更”二字,例如“五更豆酥鱼”,就是将调过味的黄豆酥淋在蒸熟的鳕鱼,上桌时将盛鳕鱼的铁盘,放在“五更炉”上而得名,一边可保温一边可尽情享用。
“五更肠旺”原是四川地区的年菜,因为“肠”谐音“昌”,有昌盛吉祥之意。当地的农家为祈求能“昌”旺过五更(因五更代表天亮了),意即祈求能昌旺的过年,故取名为“五更昌旺”。因其口味辛辣滑口,很受大家的喜爱,遂演变成四川各地的通俗食谱,为了“见名知菜”,于是把它更名为“五更肠旺”。
古代的中国人以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步调很单纯,而且尚未发明时钟,故将“日落(约晚上7点)”与“日出(约早晨5点)”之间的漫长夜晚,区分为五个“更”,从晚上7点开始计时,每一更为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故第“一更”从晚上7点到9点(戍时),第“二更”从晚上9点到11点(亥时),第“三更”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子时),因恰巧位在整夜的一半,故称“三更”为“半夜”,第“四更”从凌晨1点到3点(丑时),第“五更”从早晨3点到5点(寅时),又是“日出”了,大伙须起床干活了!
漫漫长夜,老百姓须依赖“更夫(或称打更人)”打更来报时,他一边打着更一边念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也提醒着大家防止火灾的发生,还得眼观八方的巡逻以吓止宵小犯案,在晚上9点钟,敲“叩……叩……”打一更,表示一更已过,此后每隔两个钟头敲打一次;11点钟,敲“叩叩……叩叩……”打二更;凌晨1点钟,敲“叩叩叩……叩叩叩……”打三更;3点钟,敲“叩叩叩叩……叩叩叩叩……”打四更;5点钟,敲“叩叩叩叩叩……叩叩叩叩叩……”打五更后,天就快要亮了,公鸡也啼叫,大伙也陆续起床干活了!这下子,才可下班返家睡大头觉以补充眠。
更夫的职业是风雨无阻,辛苦寂寞且危险的工作,为了大家的生活作息,为了防止犯奸作科,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因而牺牲了他的正常睡眠时间,晨昏颠倒,虽是小老姓的卑微工作,若没有他打更报时,士农工商的生活作息将失据紊乱,特别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书生,勤奋苦读到更夫敲打“三更”时,始熄灭“灯火”才去就寝,当“五更”天亮“鸡”啼叫时又须起床刻苦求学,若该书生有幸金榜题名,“一举成名天下闻”,那更夫也尽了一份棉薄之力,也算得上是小兵立大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