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31日讯】平静一段时间《财经》杂志人事变动传闻日前再起波澜,有关胡舒立“接班人”的消息又开始在业内流传。有消息称,《投资者报》总编赵力、执行总编何刚将接手财经,弥补胡舒立团队离开后的真空。不过,《财经》新任总经理戴小京称自己未听说有此消息,并表示“最近都没管这事儿”。
自10月中《财经》杂志经营部门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后,胡舒立的去留问题就始终是业内所关注的焦点。
南方都市报报道称,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即“联办”)不光与赵力、何刚有过接触,与包括《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何力和《证券市场周刊》总编辑于颖等财经媒体大腕都有过接洽。
如果“接班人”确定一事成真,等于宣告以胡舒立为代表的现《财经》采编团队与“联办”的谈判已经破裂,胡舒立的出走仅剩时间问题。
不过,《财经》杂志公关负责人张立晖对于上述传闻表示“没有此事”。“胡舒立现在还在《财经》工作,她也没有提出过辞职。”
张立晖表示,“此前辞职的人都是在完成了工作交接之后才走的,目前我们采编经营系统都在正常工作。”她说,10月15日或者16日,戴小京与吴传晖完成了工作交接,正式接管了《财经》的经营工作。
但《财经》杂志的一位资深记者则表示:“采编团队与主管方早已摊牌,顶多一月内就能见分晓。这个消息或许是利好吧。”但是他没有解释“利好”在哪里。
“经营团队选在9月末离职,主因是第四季度要进行广告发行征订等工作,《财经》管理高层去意已决,决定由经营团队率先离职,着手筹备事宜。”消息人士说,“至于采编队伍,出于职业道德的考虑,不会立刻抽身走人,还要继续坚守两期,可能会在本月20日左右递交辞呈,11月9日的杂志出版后,正式离开。”
理念冲突还是利益冲突?
有媒体报道称,《财经》人事震荡一个原因是独立采编权的丧失。
有报道说,10月2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 《财经》杂志很可能成为胡舒立时代的“绝唱”。
这一期的《财经》以上海文广改制作为封面文章,整整6页的报道篇幅再次彰显其实力。同时,“重庆打黑”、“武打弊案”甚至“马英九党政一肩挑”等当下热门的时政话题也赫然在目且份量颇重。据称,这些被读者拍手称赞的时政报道亦成为胡舒立出走的导火索。
主办方“联办”原先给了《财经》自主的采编权,不太介入《财经》采编业务,可是近一个时期以来“联办”开始经常性审稿,介入并干涉财经的具体报道。如7月末吉林通钢事件的报道,被联办审稿后而毙掉,不准刊发。
出版商希望内容局限于金融数据,回避有争议的问题,少作政治、法制、揭黑报道。这显然为胡舒立所不乐意,她希望继续提供更广泛的新闻报道,尽管有时可能会挑战媒体环境的极限。
有评论认为,《财经》震荡的另一个原因是涉及到经济利益。
在中国,媒体必须寻找一个公有制挂靠单位,获得刊号才能出版。此前,《财经》挂靠的单位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名“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虽然目前《财经》年广告收入以亿为单位计算,但《财经》在利润分配上没有发言权。采编人员的收入在业内并不算高,与《财经》杂志及记者的业绩声望很不相称。
不过,北京一位杂志的社长助理则对大家传言的利益之争的说法不予赞同,她认为:“不是大家理解的利益这么简单,如果是战略方向产生严重分歧,会比看重 利益更严峻。媒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管理团队的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资方和管理团队立场是不一样的。商人和媒体人也是不一样的。”
著名传媒人范以锦表示:“我知道《财经》杂志最近的变动,但是不知道具体的原因。”
范以锦认为:“这么优秀的一个杂志,这么优秀的一个团队,出现如此震荡,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应该是跟它的管理层的理念、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我们传媒人追求的理想、理念跟资方不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胡舒立)他们感到这个平台没有办法施展,所以就要求离开。
对于胡舒立的出走,业内人士普通表示“理解”并归咎于“体制”的内因。对于胡舒立的自立门户,大家则普遍表示“担忧”。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特色体制”内尽量用市场化力量冲击体制阻力的样本。但胡舒立仍然无法摆脱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最后,如果挂靠单位顶不住压力,也会插手采编权,到时候,与联办争斗的一幕也许会重演。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