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22日讯】台南孔庙是全台湾最早建筑且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约有三百多年历史,也是台湾的一级古迹。每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圣先师孔子诞辰时,这里与其他孔庙一样都举行祭孔典礼,又称“释奠礼”。这时的典礼中,陈设了音乐、舞蹈,呈献牲、酒等祭品,来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台南孔庙祭孔典礼所用的音乐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祭孔音乐,一个是雅乐十三音。
祭孔典礼时负责担任乐器演奏的称为乐生。台南孔庙的乐生都是以成书院的院生来担任的。早期台南孔庙为了举行释奠礼就设有乐局,但具体时间已无可考,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时成立“以成书院”。以成书院的院生原来都必须是秀才以上才可能参与,平时则练习礼乐,以便在典礼时担任礼生和乐生。演奏时,乐生们都身穿长袍马褂,表示对典礼的庄严与虔敬慎重。
(//www.dajiyuan.com)
音乐与乐器
1.祭孔音乐
祭孔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都是属于古乐器,打击乐器种类特别多,运用在乐曲上则是有特定时间奏特定乐器。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台南祭孔音乐所使用乐器也是以八音为为分类,金 — 钉钟 ( 大钟 ) 、镈钟、特钟、编钟;石 — 特磐、编磐;丝 — 琴、瑟、琵琶、三弦、鼓弦、钟弦、提弦;竹 — 笛、箫、管、箎、双管;匏 — 笙;土 — 埙;革 — 晋鼓 ( 大鼓 ) 、建鼓、应鼓、鼖鼓、搏拊;木 — 柷、敔。
这些乐器大都装饰的很漂亮。如打击乐器像鼓、编磬、编钟等都有专属的台供其放置,这些台的颜色有金与红两种颜色,上面刻有华丽的花纹或龙等动物。其中较特别的乐器,也是属于古代宫廷乐器的柷和敔分别代表乐曲的开始和结束。“柷”是在音乐要起奏之前敲打的代表“起乐”。“敔”则是在音乐结束的时候敲打,代表的是“止乐”。
释奠仪节有“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彻馔礼”与“送神礼”六个部分。音乐分别奏有昭平之章、宣平之章、秩平之章、叙平之章、懿平之章、德平之章等乐章。各乐章有三十二字,一字四拍,每章共一百二十八拍。在祭孔典礼中依乐章先后,以诗歌、音乐、舞蹈(六佾舞)诵扬孔子,一字一舞,有着俯仰顿挫的姿态进行。
典礼音乐都是以前古时候承传下来的,缓缓而奏,给人感觉庄重肃穆。
2.雅乐十三音:
“十三音”又称“圣乐”,以丝竹乐为主。最先流行于台南府城,后来逐渐向外流传。乐器有鳄铎、叫锣、双音、三音、饼鼓、檀板、笛、箫、笙、管、琵琶、三弦、双清、秦筝、提弦、和弦、钟弦、鼓弦、四弦、提壶、猫弦等。
台南孔庙的雅乐十三音是在祭孔乐章完毕(祭孔音乐结束),望燎时演奏的,直到到典礼结束。当天还有一次需要演奏到雅乐十三音,是在祭孔典礼之前,祭祀五代先王时演奏。
台南孔庙乐局以成书院出了两张雅乐十三音的音乐CD。在专辑二里有关以成书院雅乐十三音的说明,整理如下:
“……..至于有关雅乐十三音之由绪:兹录日据时期已成书院于昭和八年十月二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先达林海筹的‘同声集’内的恭跋已见端倪:雅乐十三音(俗称十三腔)‘前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圣庙祀典恭备礼乐诸仪器,当时乐局董事绅士吴尚新、刘衣绍等主唱修制乐器、协正音律,专往闽、浙内地招聘乐师教习诸生,春秋圣庙祭典,前数日召集诸生练习,届释奠日晨循仪演奏以隆盛,是以台湾人士得其纯正雅音,流传迄今日新月盛。至十三音之设以十三种乐器编成之故,称曰:十三音专辑庠、序,秀才为流传,寖盛各界人士之长,音律者亦别树一帜,今各立社名盖前清之时每十二年一回恭送圣迹(字纸灰)敬请孔子神舆巡绕府城内外及节孝旌表恭迎晋祠,于是时十三音编队于盛舆前或盛亭前奏乐灿行,或逢武圣及祀典庙宇祭祀举行神舆绕境亦酌用之,其吹奏音律金声玉振雅韵悠扬,听者精神为之一爽,世文教之雅乐,亦则文人之韵事,实为雅颂升平之一美,故不可与俗乐同日而语也。其乐器之种类,即锣、鳄铎,此二种奏乐开始之前导也,而饼鼓、檀板,则奏乐时以调节其板眼也。三音、双音又其次合笛、箫、笙、管、琵琶、三弦及胡琴七种(提弦、和弦、钟弦、鼓弦、四弦、提壶、猫弦)等十三音,至双清、秦筝,乃四十年前陈鸣锵部郎提唱重兴时添设者,…..’” 。
林开登先生上述的“以成书院与雅乐十三音(腔)兴衰说”内容中,提到1835年乐局董事绅士吴尚新、刘衣绍提倡修制乐器,协正音律,特地往福建、浙江去招聘乐师指导音乐,在祭典之前并召集大家练习,这个音乐流传到现在。这是在1933年由先达林海筹的“同声集”所描述的资料。又提到十三音名称主要因为十三种乐器编成所命名,在典庙宇祭祀举行也会用到。
//www.youmaker.com/
仔细看看上面的琵琶、二胡,您有发现到原来二胡、琵琶的站姿演奏不是近代发明的,是古时候就有了吗?琵琶还高难度用45度角演奏。
祭孔音乐速度缓慢,给人庄严、平和的感觉;雅乐十三音速度就稍快,像一般乐曲的速度,给人舒畅、平稳的感觉。如果以速度来区分,应该很容易辨别。
乐谱
以成书院的总干事方省策先生提到祭孔音乐有工尺谱,同时记载着诗歌歌词。老一辈的对于这音乐旋律都是记得牢牢的,而现在较年轻一辈的则是看简谱学习。而关于雅乐十三音的乐谱,林清财先生在雅乐十三音专辑二里有下面描述:
“台南孔庙乐局以成书院保存的乐谱及手抄本共有三本。第一本出版于日治昭和八年(1933)…..,‘同声集’均以“工尺谱”记载;其余第二、三传本均为“简谱”式的手抄本。
同声集这本谱集完全用工尺谱记载,每首乐曲均标有曲牌名。实际上,这本曲集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称‘同声集’共计有一百二十六个曲牌。第二部题为‘祀先达词谱’计有四个曲牌。第三部为‘杂谱’共计有八十六个曲牌。”
据了解,雅乐十三音在第三部杂谱中,还有不同的乐种加入,如北管音乐、潮州乐、南管乐、各地民歌等等。可以了解的是雅乐十三音有固定的乐器,但演奏的乐曲则是从清朝时代请乐师指导的乐曲及后来融合了其他乐种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