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膳】曹庭栋的养生经验(中)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邓正梁

人气 35
标签:

荷鼻粥 慈山参入。荷鼻即叶蒂,生发元气,助脾胃,止渴、止痢、固精。连茎叶用亦可。色青形仰,其中空,得震卦之象。《珍珠囊》:煎汤烧饭和药,治脾。以之煮粥,香清佳绝。

芡实粥 《汤液本草》:益精强志,聪耳明目。按:兼治湿痹,腰脊膝痛,小便不禁,遗精白浊。有粳、糯二种,性同,入粥俱须烂煮,鲜者佳。杨雄(又称扬雄(前53-后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方言》曰:南楚谓之鸡头。

薏苡粥 《广济方》:治久风湿痹。又《三福丹书》:补脾益胃。按:兼治筋急拘挛,理脚所,消水肿。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患疝,用薏珠东壁土炒服,即愈。乃上品养心药。

扁豆粥 《延年秘旨》:和中补五脏。按:兼消暑除湿解毒,久服发不白。䇲有青紫二色,皮有黑白赤斑四色。白者温,黑者冷,赤出斑者平佳。鲜者味少淡。

御米粥 《开宝本草》: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入粥。按:即罂粟子,《花谱》名丽春花,兼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痰滞泻痢,润燥固精。水研滤浆入粥,极香滑。

姜粥 《本草纲目》:温口,辟恶气。又,《手集方》:捣汁煮粥,治反胃。按:兼散风寒,通神明,取效甚多。《朱子语录》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语,治疾勿泥。春秋运斗枢曰璿,星散而为姜。

香稻叶粥 慈山参入。按各方书,俱烧灰淋汁用,惟摘元妙方,糯稻叶煎露一宿,治白浊。《纲目》谓气味辛热,恐未然。以之煮粥,味薄而香清,薄能利水,香能开胃。

丝瓜叶粥 慈山参入。丝瓜性清寒,除热利肠,凉血解毒,叶性相类。瓜长而细,名马鞭瓜,其叶不堪用;瓜短而肥,名丁香瓜,其叶煮粥香美。拭去毛,或姜汁洗。

桑芽粥 《山居清供》:上渴明目。按:兼利五脏,通关节,治劳热,止汗。《字说》云:桑为东方神水,煮粥用初生细芽,苞含未吐煮,气香而味甘。《吴地志》:焙干代茶,生津清肝火。

胡桃粥 《海上方》:治阳虚腰痛,石淋五痔。按:兼润肌肤,黑须发,利小便,止寒嗽,温肺润肠。去皮研膏。水搅滤汁,米熟后加入,多煮生油气。或加杜仲茴香,治腰痛。

杏仁粥 《食医心镜》:.治五痔下血。按:兼治风热咳嗽,润燥。出关西者名巴旦,味甘尤美。去皮尖,水研滤汁,煮粥微加冰糖。《野人闲话》云:每日晨起,以七枚细嚼,益老人。

胡麻粥 《锦囊秘录》:养肺耐饥耐渴。按:胡麻即芝麻,《广雅》名“藤宏”。坚筋骨,明耳目,止心惊,治百病。乌色者名巨胜,仙经所重;栗色者香却过之。炒研加水,滤汁入粥。

松仁粥 《纲目方》:润心肺,调大肠。按:兼治骨节风,散水汽寒气,肥五脏,温肠胃。取洁白者,研膏入粥。色微黄,即有油气,不堪用。《列仙传》云:偓佺(古仙人名。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好食松实,体毛数寸。

菊苗粥 《天宝单方》:清头目。按:兼除胸中烦热,去风眩,安肠胃。《花谱》曰:茎紫、其叶味甘者可食;苦者名苦薏,不可用。苗乃发生之气聚于上,故尤以清头目有效。

菊花粥 慈山参入。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解渴明目。其种以百计。《花谱》曰:野生单瓣、色白、开小花者良,黄者次之。点茶亦佳。煮粥去蒂,晒干磨粉和入。

梅花粥 《采珠集》: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按:兼治诸疮毒。梅花凌寒而绽,将春而芳,得造物生气之先,香带辣性,非纯寒。粥熟加入,略沸。《埤雅》曰:梅入北方变杏。@*(未完,待续) (//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传统药膳】蛴螬明目
【传统药膳】荔枝功用多
【传统药膳】龙眼之妙用
【传统药膳】人参误服杀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