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色总是令人留连忘返,房舍、田地、风围、竹林、溪流、小涧,都有特别的涵义,标示领域也好,保护农作物也不错,引水灌溉的便利,寸土寸金的利用,造就现在的地景。
看着广阔的视野,脑袋里悠然清醒,心情亦极舒畅。瞥见树枝上黏着一个好大的虫卵,不知道是什么昆虫留下来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把它带回家观察。几个星期后谜底揭晓,卵里孵化出来的是螳螂的若虫,密密麻麻一片,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蚂蚁群。
原来上次带回来的是卵囊叫“螵蛸”(很多卵堆连在一起的卵块),从螵蛸的下方成群的若虫空降而下,刚孵化的若虫是灰白色的,而且马上蜕皮并且很快散开,各据一方。若虫破卵而出就四处游荡,移动很迅速,因为很小巧才8~10毫米长,不能抓也不能捏,只能拿盒子靠在旁边,让它们进入盒子,慢慢的全部集中在大盒子里,然后连同螵蛸放置在灌木的枝干上,将它们野放回大自然。
生物的本性在野外是一览无疑,才放上去的螵蛸及若虫,就遭到蚂蚁的围攻,蚂蚁咬走了蜕皮屑,留在螵蛸旁的若虫也被拖着走,另外躲在植物里的蜘蛛也很快的爬出来,咬住若虫不放,刚孵化的若虫一开始就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尤其看到和蜘蛛正面对峙时,几乎没有防御的能力,它只能靠敏捷的速度跳脱逃离险境。
我亲眼看着残酷的画面,要救也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若虫本能的爬上置高点,停留在叶面上晒太阳,一有动静就马上躲在叶片下。之后我隔几天都会去找找看、数一数又剩下几只?当静静的欣赏它们,倒三角型的头很灵活、大大的复眼很漂亮、镰刀似的前脚很威武、遇到敌人时摇来摇去的威吓动作很稀奇,呈现出小巧玲珑特殊的美。
螳螂是常见的肉食性昆虫,因前脚抬起,站立的姿态优美又称它为“祈祷虫”,也因为螳螂会除害虫,农夫也喜欢它们。它们口器的形状为咀嚼式,便于咬、啃、撕裂食物。螳螂的成长属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成虫出现在夏、秋二季。以物种分,一个螵蛸能孵化出三十至几百个不等的若虫,但能长到成虫的数字可能只有一、二只或三、四只,存活率是相当的低,它的外观除了没有翅膀外,和成虫的外型是完全相同的。
在秋天,雌螳螂会在安全的地方产卵,产卵时顺便排出褐色泡沫,当泡沫一接触空气就会变硬形成“螵蛸”,成了保护卵囊的硬壳,产卵后雌螳螂就会死亡,等到寒冬过后,卵才孵化为若虫,是属于以卵期过冬的昆虫。若虫的成长需要经过几次的蜕皮后,才能长成有翅膀的成年螳螂。
在螵蛸未变硬前得小心寄生蜂寄生的问题,一旦被寄生蜂注入卵,以后从螵蛸里出来的昆虫就不是螳螂的若虫,而是寄生蜂。若虫因不能飞,没有自保能力,面临的天敌如蚂蚁、蜘蛛等等的威胁,而成虫也存在着严峻的考验,不是有一句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吗?亲眼见着时才体会生死一瞬间之危急。
若虫没有翅膀,防身的武器是那一对强而有力的前脚,但身型小防备的能力仍不足,虽然举起拳脚左摇右晃,但面临像蜘蛛这样强的掠食者袭击时,它们还是赶快逃命要紧,因为再怎么漂亮、武吓的动作,还是难逃对方的虎口。当长大的螳螂有了翅膀能展翅飞翔,那就如虎添翼,成了很有个性的“镰刀战士”,为了生存而奋斗的战士。它在夜间飞行中找寻伴侣,也寻找理想的生活环境繁衍下一代。
螳螂的数量决定于食物取得的难易度,食物少就会自相残杀。从环境看,部分河阶地的人工化─ ─禾本科植物的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草丛的消失,让很多生物面临生存的危机,或者灭绝的境地。看了生物的物竞天择,知道它们无法全部都生存下去,因为没有杀戮就会饿死,弱肉强食是必然的,真的很想帮助或改变一些生物,但毕竟人不是上帝,做不来的,只能顺应自然的发展并爱护大自然。@*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