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9日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最近这国内上映,并且继《集结号》之后再一次上了新闻联播造势宣传,经过圣诞、元旦等黄金档期,在全国影院优先排映的一系列优势下,狂收两亿票房。但影片的口碑却很糟,即使国内的一些中性影评人士,也忍不住对此片的失望和愤怒,《非诚勿扰》被称为冯氏电影的滑铁卢,冯小刚十年来的最烂影片,甚至被称为是中国特色的讹诈消费影片。这样的影片获得成功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一、隐性的指令性消费
经济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但严格来说,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国家的市场经济还有所不同,通常人们所说的市场经济首先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建立在非公平竞争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只能称为伪市场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只能称为伪市场经济、半市场经济。
套用经济术语,文化也同样可以分为计划文化和市场文化。市场文化就是自由文化,只对消费者(读者、观众)负责,而计划文化则首先对审批制度负责,是权力阶层按照对其是否有利的原则,示意、委托表面上看似自由的创作者代其创作的文化,所以计划文化也就是审查文化,反过来说,审查文化就是计划文化。
计划文化并不管受众是否真实需要,但会制造一种受众需要的虚假幻象来自我满足。那么它怎样制造受众需要的虚假幻象呢?一般即是通过指令性消费来达到目的。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普通读者很少去看这样的报纸,即使是中共内部人员,平时没有特大新闻,也很少看,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销路,它通过指令性消费迫使下层机关部门订阅,从而保障其销路(票房)。
报纸如此,影片也同样如此。但影片不同于报纸,无法赤裸裸的图解党的方针政策,所以影片就相对隐秘一些。同时,影片也不同于报纸可以公款消费,毕竟要使人们自己买票进入影院欣赏,通过显性的指令性消费很难达到目的,于是就产生了隐性的指令性消费。
隐性的指令性消费通过权力阶层控制的媒体进行炒作,再通过档期等调整(就像当年好莱坞大片给《满城尽带黄金甲》腾档一样),造成一种人们自愿进入影院欣赏某一或某些特定影片的假象。
《非诚勿扰》虽然取得了超高的票房,但不能说明这部影片优秀,和冯小刚早年的影片如《不见不散》等比起来,这部影片实在算不上冯小刚的代表作。而一部烂片同样可以在大陆取得超高的票房,联系此前的《画皮》,逻辑如此混乱也超过两亿票房收入,再联系起此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等大片,价值观混乱,都取得了超高票房,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在大陆影片质量和票房已经完全脱钩,这是非常令人惊心的!
无论《黄金甲》或者《英雄》或者《无极》,虽然价值观混乱,但基本上还算是大片,至少别人还是精心拍摄的,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这一点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到《画皮》就已经开始糊弄,开始乱炖,创作者本身就没有认真创作,更多的是靠媒体炒作,而且居然同样成功了;等到《非诚勿扰》情况就更严重了,《画皮》虽然不够认真,但也算是半部大片了,前面还加入了少量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请了甄子丹这样的大牌演员, 而《非诚勿扰》简直就是一部电影版的情景剧,而且还比不上一些优秀的情景剧台词搞笑,最要命的是居然也成功了!
一部垃圾片通过炒作在大陆同样可以盖过那些优秀的影片,取得超高的票房收入,这别人还能有什么兴致去精心创作优秀的影片呢?一部垃圾片获得超高的票房收入,是对电影市场的健康成长极具杀伤性的毁灭性事件。在专制文化的强制灌输下,大陆的很多观众已经分不清垃圾和蛋糕味道的区别。
人们不清楚大陆的电影市场到底是要更加开放,还是要逐渐回归到毛时代的完全指令性消费去……
二、从葛优到侠客伦理
影片开始借用赵本山《卖拐》小品的桥段,葛优把一个破捅卖给傻大款范伟卖了一百多万英镑,非常荒诞,而且本身就是商业欺诈行为,这种商业欺诈完全没得到追究的情况下,开始了征婚历程,寻求真正的爱情。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在被良知人士一再批为败坏社会道德风气的情况下,冯小刚依然敢于引用,“顶风作案”,在举国缺乏诚信、道德沦丧的社会风气下继续鼓吹欺诈,败坏社会风气,并且得到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抬轿,还被聘为官方的电影协会副主席,真是令人深思……
当然,影片中的欺诈傻大款毕竟比赵本山小品中的欺诈贫穷的弱势群体从性质上更轻一点,但如果完全没有对傻大款范伟的交代,影片后面葛优发财了之后再去寻找真情(真爱情)就很难成立了(葛优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建立在自己欺诈发财的基础上,这本身就很成问题)。如果开始的时候交代一下范伟的发财致富来路不正,给很多人造成了灾难,被葛优撞见、知晓,引发其后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范伟的欺诈(黑吃黑),逻辑上就通了,这样葛优这个人物才能立住,片尾人们看到范伟的落魄引发的才不是同情(对葛优人物形象不利)而是解气(对葛优人物形象有利)。
我国古代狭义小说、传奇中有很多劫富济贫的故事,劫富济贫首先要告诉人们富人的为富不仁,赢得读者同情,然后才能下手,在其劣迹不彰的情况下,就不能劫富济贫。即使不济贫,单劫富自己享用,也同样如此,得找有劣迹的富人下手。财富本身不是罪恶,劣迹才是罪恶。如果没看过古代狭义小说、传奇,对侠客伦理不清楚的话,看看现在金庸、梁羽生等有传统文化功底的人的武侠小说(如《雪山飞狐》中的胡斐等),同样都遵守侠客伦理这条做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
影片中冯小刚连这点都省略了,其文化功底、编剧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非诚勿扰》中充满了冯小刚对自己此前影片《不见不散》的拙劣模仿,演员葛优也没弄明白这个前后心理逻辑冲突的人物该如何把握,状态说搞笑不搞笑,说真诚不真诚(倒让人联想起《江城夏日》中那个到城里来寻找儿子看到女儿沦变为妓女的乡村教师,但《江城夏日》贯穿影片的是乡村教师对过去的纯净的社会的怀念,对传统的坚守,而《非诚勿扰》中的葛优却不知道自己该坚守什么,迷茫摇摆,活的跟没头苍蝇似的)。影片中似乎有一点思考,但不深入,不真诚。不深入没关系,毕竟导演不是哲学家,但不真诚(其到教堂忏悔搞笑就说明其这一点)就是思想态度问题了,凸显了冯小刚完全没有自己一个人思考明白某些问题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要对一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一个对自己不真诚的人对观众同样不会有真诚,这是一部没有诚意的影片。
总而言之,这完全是一部三流的影片。就像有的影评家所说的,这是冯小刚拍的最烂的一部影片,这完全是对观众对他的真诚期待的一种背叛……
这样三流的影片获得成功,只能让国际上更加看清大陆的文化创作、媒体等是多么不自由,人们的欣赏口味、文化品位和香港(如《保持通话》在香港大卖超过《画皮》,在大陆却正相反)、和台湾差距没有缩短,反而越来越远,看到大陆的电影市场倒退的多么厉害……
真不知道台湾人、香港人看到这样的影片在大陆如此大卖会对大陆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会感觉彼此文化上更亲近了么?
会有更多的文化垃圾端上文化餐桌并被美化成美味佳肴么以供国人品尝么?人们拭目以待着。
──转自《自由圣火》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