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疾病
一、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汉生病诊断至少应具备下列前两项中的任何一项加上第三项:
1.持续的皮肤病灶上感觉丧失或改变。
2.神经肿大
3.皮肤抹片及组织病理发现Mycobacterium leprae(麻风杆菌)或组织病理有符合汉生病的肉芽肿反应。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Mycobacterium leprae(麻风杆菌)
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一) 对汉生病免疫性较低或毫无免疫性的人与汉生病患者长期接触可导致感染汉生病,台湾目前每年新发生病例约为10例左右。
(二)台湾病例概况:
台湾于2005、2006及2007年确定病例分别为9、11及12例(共32例),登记在案人数(包括完治、完管及治疗中管理人数)为1096、1079及1051,盛行率(以完治、完管及治疗中管理人数,作为计算基础)为万分之0.48、0.47及0.46。我国汉生病盛行率已降至世界卫生组织消除汉生病之标准。
2005~2007年确定病例之流行病学分布如下:
1.月份:无明显月份分布
2.年龄:20-45岁为18例(个案为外劳及外籍配偶)、41-76岁以上为14例(个案为本国籍)
3、地区:以台北市(6例)、高雄县(各5例)及台中县(4例)为多。
4、病例聚集:无
5、其他:无
四、传染窝(Reservoir):
主要是在人类,如人体之皮肤、末稍神经、鼻粘膜等。
五、传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目前仅知系长期密切接触经由上呼吸道及破损皮肤传染而来,真正传染方式至今不明。
六、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最短2.5个月,最长可达40年,通常为2~5年。
七、可传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未经治疗之患者及复发之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几天后即失去传染性。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一)多数专家都同意成年人有90%具有先天免疫力。
(二)当患者有细胞免疫缺陷时,细菌侵害到这些组织就表现出各种症状和征候。
(三)成人不容易传染,但儿童却比较容易感染。
(四)接种过卡介苗者可引发交叉细胞免疫反应而产生某种程度之预防效果。
(五)汉生病不遗传。
九、病例定义(Case definition):
汉生病为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其特征主要是皮肤、末稍神经及上呼吸道粘膜受到感染,
汉生病之临床形态代表细胞免疫对麻风杆菌回应所反映的范围。
典型的汉生病主要形态如下:
(一)1953 年马德里分型
(二)1980 年WHO为了便于推行MDT(Multidrug therapy)建议分为二型,即多菌型(MB)和少菌(PB)型。
1.多菌型(Multibacillary type,MB):在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常规检查部位或指定部位)经细菌抹片发现有麻风杆菌(为阳性):或皮肤抹片阴性但有明显皮肤病灶六个(含六个)以上者,为多菌型麻风病患。B和L型
2.少菌型(Paucibacillary type,PB):经诊断为麻风,但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经细菌抹片检查未发现麻风杆菌(为阴性),且有明显皮肤病灶五个(含五个)以下者,为少菌型麻风病患。I和T型。
3.不易区分、或检验结果不详之患者,比照多菌型汉生病病患办理相关防治工作。
十、检体采检送验事项(Specimens taking and transportation):
以病理组织切片或皮肤直接采集方式取检体,采抗酸性染色法,病理切片检查应注意其所采取的标本必须包括皮肤的各层及皮下脂肪等,另所采取之组织涂抹于玻片上之标本涂点需标示明白,亦须记载每涂点采集部位于检验报告单内。
十一、防疫措施(Measures of control):
(一)预防方法:
1、确定病例鼻腔分泌物或污染物应终期消毒。
2、国外研究显示BCG对接触者有某种程度预防效果。
(二)病人、接触者及周遭环境之处理
1、病例通报:
(1) 通报定义:医师依据临床症状包括皮肤斑疹、结节、末梢神经丧失知觉或神经肿大等及病理切片或皮肤抹片检验,疑似汉生病个案即进行通报。
(2) 医疗院所进行通报后,请将该院所所采检之抹片或切片玻片(无采抹片或切片玻片者请附临床照片)转交该县市卫生局送卫生署乐生疗养院进行确认,经确认后,采检玻片或临床照片归还原通报医疗院所。
(3)通报时限:
a、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及第二项规定,医师诊治病人或医师、法医师检验尸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视实际情况立即采行必要之感染控制措施,并报告该管主管机关。病人情况有异动时,亦同。第三类传染病应于1 周内完成,必要时中央主管机关得调整之。
b、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医师以外医事人员执行业务,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因而致死之尸体时,应即报告医师或依规定报告。
医疗(事)机构应指定专责人员负责督促所属医事人员依规定办理。
2、发现新传染病源:应加强外劳体检及进行普检工作。
3、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汉生病巡回检诊追踪调查之对象为病患及其接触者(二者均须追踪5年),卫生署乐生疗养院订定办法,由受检地区卫生局配合办理,内容包括:
(1)访查居家患者,追踪调查,预防治疗及卫生教育宣导。
(2)加强公私立医疗院所之联系以便发现新病例。
4、加强防汉生病教育:
(1)基层防汉生病人员应不断吸收新知,并应接受训练发挥防汉生病工作之效益。
(2)扩大接受防治教育层面,加强联系公私立医疗院所之皮肤科医师,发现新病患。
5、治疗方法:采用多重药物合并疗法(Multidrug therapy,MDT),不可任意停药。
(1)于少菌型汉生病患(PB型):
A、Dapsone 100mg/每日一次
B、Rifampin 600mg/每月一次
服用法:PB服药治疗至少6个月,追踪5年。
(2)用于多菌型汉生病病(MB型):
A、Dapsone 100mg/每日一次
B、Clofazimine(B663)50mg/每日一次及300mg/每月一次
C、Rifampin 600mg/每月一次
服用法:MB服药治疗至少1年,追踪5年。
注:多菌型MDT服用法(每28天为一个月周期):
第1天:一次同时服用Rifampin 600mg、Clofazimine (B663)300mg、Dapsone 100mg
第2-28天:每天一次同时服用Dapsone 100mg、Clofazimine (B663) 50mg。
(3)治疗中个案药物疗程完成时,如皮肤菌检呈阴性但病灶仍未消失或皮肤菌检仍为阳性
者,可由临床医师决定给予适度延长治疗。
预防保健
(一)预防方法:
1、确定病例鼻腔分泌物或污染物应终期消毒。
2、国外研究显示BCG对接触者有某种程度预防效果。
(二)病人、接触者及周遭环境之处理
1、病例通报:
(1) 通报定义:医师依据临床症状包括皮肤斑疹、结节、末梢神经丧失知觉或神经肿大等及病理切片或皮肤抹片检验,疑似汉生病个案即进行通报。
(2) 医疗院所进行通报后,请将该院所所采检之抹片或切片玻片(无采抹片或切片玻片者请附临床照片)转交该县市卫生局送卫生署乐生疗养院进行确认,经确认后,采检玻片或临床照片归还原通报医疗院所。
(3)通报时限:
a、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及第二项规定,医师诊治病人或医师、法医师检验尸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视实际情况立即采行必要之感染控制措施,并报告该管主管机关。病人情况有异动时,亦同。第三类传染病应于1周内完成,必要时中央主管机关得调整之。
b、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医师以外医事人员执行业务,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因而致死之尸体时,应即报告医师或依规定报告。
医疗(事)机构应指定专责人员负责督促所属医事人员依规定办理。
2、发现新传染病源:应加强外劳体检及进行普检工作。
3、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汉生病巡回检诊追踪调查之对象为病患及其接触者(二者均须追踪5年),卫生署乐生疗养院订定办法,由受检地区卫生局配合办理,内容包括:
(1)访查居家患者,追踪调查,预防治疗及卫生教育宣导。
(2)加强公私立医疗院所之联系以便发现新病例。
4、加强防汉生病教育:
(1)基层防汉生病人员应不断吸收新知,并应接受训练发挥防汉生病工作之效益。
(2)扩大接受防治教育层面,加强联系公私立医疗院所之皮肤科医师,发现新病患。
治疗照护
治疗方法:采用多重药物合并疗法(Multidrug therapy,MDT)
(1)于少菌型汉生病患(PB型):
A、Dapsone每日100mg
B、Rifampin每月1次600mg
服用法:PB服药治疗6个月,追踪5年。
(2)用于多菌型汉生病病(MB型):
A、Dapsone每日100mg
B、Clofazimine(B663)每日50mg及每月1次300mg
C、Rifampin 每月1次600mg
服用法:MB服药治疗1年,追踪5年。
如疗程完成后,细菌检查仍为阳性者,可由医师决定给予适度延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