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传染病介绍: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发病通常是隐伏的,伴随着厌食,隐约的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时会有关节痛和出疹,通常随后会发生黄疸。可能没有发烧或只是轻微发烧。疾病的严重度可从仅能靠血清检验才能测出之无症状感染,到会引发致命情况的猛爆性肝炎。B型肝炎住院病患之致死率为1%,40岁以上年龄层之致死率稍高些。在北美地区,成人持续性的无症状B型肝炎带原率0.5%;台湾成人带原率则达15%~20%,但因于1984年7月自幼儿起实施B型肝炎预防注射计划,故儿童B型肝炎带原率下降至1.7%。80%之肝细胞癌与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这些极可能在成人时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是原发性肝细胞癌。

诊断通常依赖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确定。B型肝炎表面抗原于临床症状发生前的数周即可于血清检验出,并可持续存在至临床症状出现后数天,甚至数个月;对于慢性肝炎患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持续存在,B型肝炎核心(Core)抗体(Anti-HBc)则于发病之时出现,并可持续长久。IgM Anti-HBc则于急性感染期测出高浓度,通常在6个月内会消失,这个检验可有效检测出急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

(二)致病因子
B型肝炎病毒,42nm大之双股去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由27 nm大小之核心(HBcAg),外包以一层脂蛋白外套,此外套包含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免疫反应来分,B型肝炎病毒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次型,它们之间有共同的决定因素“a”和两对次决定因素“d”或“y”,及“r”或“w”,因此B型肝炎病毒,可分为四种次型,即adr、adw、ayr、ayw。B型肝炎病毒的次型与地理分布有关,例如,中国人所感染的B型肝炎病毒多半是ad型,而ay型则约在5%左右;南方人主要是adw型,北方人则有不少是adr型,台湾则以adw为主。对某种次型的保护力也可抵御其他次型的B型肝炎病毒。另一与B型肝炎有关的抗原,e抗原(HBeAg )为一种可溶解的蛋白质,是B型肝炎病毒核心新陈代谢的次成分。

在B型肝炎病毒内尚存有去氧核糖核酸聚合(DNA polymerase),在细胞内以反转录复制表现。一般以B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核心抗体(Anti-HBc)及e抗体(Anti-HBe)来分别表示对应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及e抗原(HBeAg)之抗体。血清内e抗原的存在表示病患具有高传染力,因此相对的,血清内出现e抗体表示感染力较低;若母亲在生产时为e抗原阳性(即血清中可检测出e抗原),则其新生儿约为95%会感染B型肝炎,且其中85%亦成为带原者。

(三)发生情形
全球性疾病;在亚洲及非洲地区,婴儿及儿童期之感染非常普遍,在北美洲及欧洲,感染通常发生在青年时期后。
1、在台湾因为孕妇约7.8%是e抗原阳性者,因此新生儿中每年会有6~8%左右之带原者。接下继续发生家庭内及后来家庭外之水平感染,因此40岁以上的人约有80%以上已感染。

2、受感染者年龄愈小,愈容易成为慢性带原者,新生儿感染约9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5岁以下幼儿感染,约25~5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若成人感染则成为慢性带原者之危险性约在5%以下。

3、在美国,成年人之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为5%,表面抗原阳性率为0.5%。在已开发国家,B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高危险群体包括静脉注射毒瘾者,性伴侣多之异性恋者,同性恋者及需经常接触血液、体液之医疗检验人员。

4、台湾病例概况
台湾于2004、2005、2006年分别通报380 、323及275例病例(共978例),确定病例分别有379、321及245例(共945例),每十万人口确定病例数为1.67、1.41及1.08。2004~2006年确定病例之流行病学分布如下:
(1)性别:男性636例(67.3)、女性309例(32.7%)。
(2)年龄:

年龄 0-9岁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岁以上
病例数 13 63 177 182 95 68 22 29

(3)月份:每月均有确定病例,并无明显季节性。
(4)地区:确定病例有945例,其中以台北县228例(24.1%)较多,其次为台北市207例(21.9%),桃园县102例(10.8%),其他县市约在1-50例之间。

(四)传染窝
人类、黑猩猩有感受性(Susceptible),但自然界中之动物宿主则尚未确定。

(五)传染方式
B型肝炎表面抗原可在体液及分泌液内被发现,但只有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显示具感染性。当有e抗原或病毒DNA存在时,表示体内病毒浓度高具有高传染力,经由受污染注射器、周产期感染及性行为皆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输入未经检验之血液及其制剂亦有可能感染。在东南亚国家及远东地区,新生儿周产期感染是重要传染途径,尤其是经由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两项检验皆阳性母亲于生产前后传染给新生儿。另外,家庭接触感染共用刮胡刀、牙刷亦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

(六)潜伏期
通常为45~180天,平均潜伏期为60~90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的病毒量、传染途径及宿主本身因素有关。

(七)可传染期
从出现第一个临床症状前数周到整个急性期,及慢性带原期皆具传染性,无症状感染亦可引起慢性带原,尤其慢性带原者通常是发生在婴儿期之感染。慢性带原者的传染力亦有差别,e抗原阳性带原者传染性强,而e抗体阳性带原者则甚少以自然途径感染他人;e抗原阳性者有可能转变为e抗体阳性,e抗体阳性者则不太可能反转为e抗原阳性。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为一般性的,通常症状轻微,儿童感染常不发生黄疸,而婴儿感染常无症状出现,感染后若B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且表面抗体出现,则表示此人已有保护性抵抗力。若表面抗原持续存在6个月则可认为已成为慢性感染,可称为带原者。

(九)病例定义
1、临床病例:急性发作疾病伴随有黄疸、血清氨基酸转换酶值的升高。
2、实验室诊断
(1)Anti-HBc IgM (核心抗体)检验阳性。
(2)HBsAg检验阳性(建议做)。
(3)Anti-HAV IgM检验阴性(建议做)。
3、确定病例:血清B型肝炎IgM Anti-HBc检验阳性且经医师诊断为急性B型肝炎个案,需排除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者。

预防保健
(一)B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预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台湾为B型肝炎高感染地区,许多带原者系在婴儿时期即遭感染,因此我国推行B型肝炎预防注射实施计划,凡新生儿、学龄前幼儿及国小新生皆可接受免费B型肝炎疫苗注射。
(二)孕妇需接受B型肝炎检验,若为e抗原阳性母亲,其新生儿需在出生24小时内接受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乙剂,然后再按时接受疫苗注射。
(三)加强输血检验,血袋需做B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
(四)对受血者做追踪监视,包括每一位受血者其供血者之资料纪录,以便能通知捐血中心(单位)那些供血者可能为带原者。
(五)使用抛弃式注射针、筒,针灸之针,穿耳洞之针等需充分消毒灭菌。并鼓励民众不要刺青。
(六)e抗原阳性之带原者需特别注意不要传染他人,尤其是工作上常需接触伤口之医疗人员及牙医。在启智教育班之儿童亦需格外注意,对未感染病毒之儿童需予预防注射。

治疗照护
目前国内获得核可上市之药物有干扰素及Lamivudine,但这些药物并不是对每一位B型肝炎患者均有效,其使用需经医师诊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