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选择研习理工学门,是因为对自然界的问题先有好奇之心,感到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兴趣,然后投入时间了解,甚至当为一生志业。同样道理,人文社会领域中,也应该有很多令人好奇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像科学一样,以“为什么”的方式把它们写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所以很多年轻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物、地科,甚至数学时,心中都有一堆“为什么”的问题,这也是激发他们想一窥堂奥的原因之一。
至于人文社会的科目,在过去因为铺陈方法未能与时精进,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就把它们当“背科”来处理,并没有一堆“为什么”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以及提供进一步探索的动力,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个教育结果。
其实人文社会科学可以是很有趣的,也有一堆“为什么”的问题,祇不过这些问题不是发生在自然与物质界,而是在人文社会现象之中,尤其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观察平台。当然其他生物界也有很多值得研习之处,譬如动物的语言、社会组织与行为等项。
朱敬一院士学贯中西,以提携年轻学习者多接触社会科学的精要为己志,更难得的是他经常触类旁通,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兼顾各种当代学理,总是能针对各种切身问题,讲出一套“为什么”的道理,吸引大家的兴趣。这一次他将历次系统化的演讲,集成一套介绍“社会科学是什么”的书,深入浅出地探讨至少包括下述三类议题:
1.“是什么”与“为什么”:
人文社会现象多的是应该发问的问题,譬如说:大学为何要有长聘制度?何以无主物可以先占?刑法为何要设定比例原则?为什么有些职业需要证照制度(如医师、律师、与工程技师)?为何有些人老是迟到?为什么制度会如此深刻的影响行为?犯罪率降低的理由是什么?如何估计古代中国有多少人口?
2. 社会科学的跨界研究:
如何从社会科学关切的人类社会与行为议题之中,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找到关键性的解答?譬如我们如何了解下列问题的全貌:理性与非理性、理智与情感、公平与正义、组织与效率、自私与利他。
3. 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
譬如:权利、自由与平等,人民与政府关系,政府、市场、环境、教育、全球化之互动运作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多的是这类与人及社会息息相关的问题,值得更多才智之士进入研习,甚至参与回答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规律与机制,学习的领域可以是经济学、管理科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或心理学,在学习时也不妨跨界了解其他领域学者如何以不同观点看待相同问题,如生物医学、物理科学、或数学领域经常也有异法同证的研究。学问是不分疆界的,祇要你/你心中有“问题”,每种学问都在旁边等着替你/你服务。敬一兄的书,很漂亮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