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时政评论

王炼利:老百姓若不是柿子,奶粉敢“三鹿”吗?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18日讯】我其实已经麻木。面对矿溃,面对“三鹿奶儿”。

汶川大地震才过去四个月,按时间算人们应还没有完全从悲痛恐惧中走出,只是其中夹了个举国欢庆的奥运,人们就忘记了举国哀悼的5.19。

事故灾难接踵而来。

然而,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才是偶然的。

因为这块土地上,有头有脸的人们不断在怂恿做假造价,因为这块土地上,抵制反对做假造假的小人物都没有好下场。

出质量事故也是必然的,不出质量事故才是偶然的。

因为中国的质量认证已经搞成了“运动”,众所周知在中国,“运动”简直就是灾祸的同义词。

中国的“质量认证”是在做买卖。

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否不取决于产品质量好坏。

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因为中国百姓可欺。

把顾客当上帝,在当今中国只能是忽悠,我还亲见过“把顾客当父母”的呢!正因为这样的“儿子”见多了,对事故灾难就麻木了,就像料股市必大跌、房地产必萧条一样,事故灾难来了也就来了,早晚都要来的,是应该来的!

事故灾难来了,倒霉的是谁?是老百姓。老百姓是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什么?是任捏的软柿子。

欺就欺你这个软柿子。

老百姓若不是柿子,奶粉就不敢“三鹿”!

谁说奶牛业就一个“三鹿”?在统一的大市场里,一定有一个平均利润率,他“三鹿”你不“三鹿”,就意味着你的利润降到平均利润以下去了,所以,你也必须“三鹿”!你也一定会“三鹿”!

只是戏法不同而已。

“三鹿”现在是“罪羊”,当然要问罪。

但“三鹿”不能是替罪羊!“三鹿”若成替罪羊,老百姓就还将“柿子”下去并绵延无期!

重贴我的《一个审计人员和市场部经理眼中的市场经济》,写的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有人认为,那都是熟视无睹的事情,了无新意。

是呀,熟视无睹了,不正常都当成正常了,灾祸就撵上了脚后跟,想躲都难。

但我还是想躲灾难,这里,我们还有子孙后代!

所以,我不但要喊“皇帝没有穿衣服“,还要喊“皇帝不穿衣服不好看”!

一个审计人员和市场部经理眼中的市场经济

王炼利

一名审计工作者眼中的市场经济

我曾经是一名企业专职审计工作者,也是某专业审计单位兼职审计工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持有上海市审计局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审计岗位证书。

为专业审计单位服务,按规矩,每接一个任务都要问一声:“怎么审?”如果回答:“按规矩审”,就认真审;如果回答“差不多就可以了”,就是说在审计中要“放 一码”了。对于社会审计人员而言,审计中“放一码”就意味着自己该得的要少得,但也没有办法,这也叫做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同样,审计单位也是少得的,按照“潜规则”,施工单位结算一定要多报些,让审计单位能有“核减油水”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审计,是审“乙方”——审施工单位,有资格请审计单位审计的,是“甲方”——建设单位,“放一码”的实质,是甲方在对乙方“放一码”,即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放一码”,但由审计单位在出面“放”。这种场合,是“甲方”、“乙方”以及“审计单位方”在同一个项目上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凡是能够结成“甲方”、“乙方”以及“审计单位方”三位一体的,在此前,也可能结成“甲方”、“乙方”与质量监督部门一方的三位一体、“甲方”、“乙方”与监理一方的三位一体。

只有当个人为自己的项目投资从而成为建设单位一方时,三位一体现象才不可能发生。

所以清算汶川大地震的豆腐渣工程,千万不要光记着清算施工一方,要记住,没有“利益多位一体化”,豆腐渣工程从程序上就不可能发生。

在我从业的工作单位里,我是“审计一支笔”,没有我的签字,施工队拿不到结算款。我为自己的工作单位精心审计,几年中为厂里核减了350万资金。当领导是正 直人士,我的审计工作很受称道,我本人也很受尊重;当领导是贪婪人士,我在领导面前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两种领导我都遇上了,当遇到后一种领导,我只能辞 职。那天,“后一种领导”拿着一份只值10万元却结算成了100万元的决算要我签字,我不签,领导放话了:今后没有她的好日子过。我一听,心想就是我没有 惹你,我还要躲你呢;况且我惹了,那我更要躲,两个月后,我就从国营大厂就辞职了。

这就是一个审计工作者眼中的“市 场经济”。当时我就有疑问:这是市场经济吗?我知道市场经济国家是不会这么搞的,他们有法律管着,有千万双眼睛盯着。我们有亿万双已经盯着也没有用,亿万双眼睛盯就盯了,奈何得了谁?这都是上行下效,上面有无法无天昧心贪婪的榜样,下面才敢同样无法无天昧心贪婪。而身在上海,“上面”是如何无法无天昧心贪婪的传闻也听得不少了,知道无力改变它。

自我安慰吧——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这些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我知道,二十一世纪仍无实质性改观。

一个市场销售部经理眼中的市场经济

——不见“官家”就没有了“经济”

二十一世纪初,我曾是某上市公司省级销售市场的市场部经理。

从事市场销售工作,要找“卖点”,在各种产品展销市场,最大的卖点是什么?不是产品外观,不是产品质量,不是企业管理水平,而是看谁家有中央领导来企业视察 的大幅照片、谁家有中央领导与本企业负责人合影的大幅照片。谁家这类资源多,谁家的卖点就“大”。大幅照片都放在摊位位置最醒目点,就成了中央领导在帮企 业招徕顾客。而企业,的确能靠这些大幅照片赢得一些顾客的信任度。

世界各国交易市场上,拿领导人照片当卖点的不会多,这也是市场的中国特色之一。

企业要赢得市场,正当方式是靠着抓质量来创品牌,再辅以一定量的广告投入。但我见到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方法是相反的: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先放在一边,主要精力 放在广告和所谓的“售后服务”上,在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前提下,“售后服务”成了产品的最后一道必要工序,弥补质量问题的必要工序。这种不把质量放在首位 而把广告和所谓的“售后服务”放在首位的企业,并非不能赢得市场,前提是在广告和“售后服务”上有超大投入,要大到正常运作的企业决不可能投入这样的广告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才能有效应。这就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办得到,上市公司圈钱容易,才具备这样的“开拓市场”实力。到了这一步,这个市场就是少数上市公司 与大量非上市公司的不平等竞争了。上市公司能上市,是与非上市公司比更有特权,上市公司身后都站着官家。特权是官家给的。

那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怎么办?有办法。我见识过只有短短几百米路程,大型轮式收割机要用更大型平板车载着前往展示会场的蹊跷事。悄悄一问,原来销售老总就是担心轮式收割机“万一走几步不走了怎么办”?才想出这个“绝招”。

1999年,从上海参加财富年会后回到美国的杰克‧韦尔奇这样对记者说:“我看到的中国企业家大多像是在演戏。”那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演戏经济。

中国特色的市场上,不怕质量问题会影响销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有着庞大的集团消费群体。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高达三分之一是“集团消费”,集 团消费就是公款消费,生产商销售商都想赚公款消费的钱,赚公款消费的钱能赚得很“爽”,那么,“集团消费”消费哪些厂家的产品呢?就看关系了——而不是主 要看质量!

这也是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差不多都通过了 ISO质量认证,这些企业果真质量都达标了吗?为此,我请教了曾担任评审最著名家电企业质量奖的评审组组长,他告诉我,只有10%通过ISO质量认证的企 业是真正达到评审指标要求并认真照质量规程办事的,20%能基本符合评审指标要求。

其实大家都知道,为数众多的企业 其质量认证证书是花钱买来的,不过认证程序是需要“走”的,所以众多企业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文件一套一套的,那都是在认证单位“帮助”下编制的,但是第三层次文件就拿不出像样的了!第三层次文件又叫“可操作性文件”,是诸如工艺管理、检验标准和其他基础管理文件组成,制定这些文件不是靠 夸夸其谈能完成的,也是认证单位无法越俎代庖的,所以,如要检验通过质量认证的众多企业真实质量水平,只消当着行家面请他们出示第三层次文件,基本都露馅。

我还知道,一些“吃质量饭”的有头有脸人物还借着质量管理认证运动(把做事情都当成搞运动也是中国特色),做起 了专门生意——他们当了需要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与质量认证部门的中介人,这中介人可不是白当的,这些有头有脸的人要的中介费用,可以高达全部认证费用的 50%!冲着这50%的中介费,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能不遍地开花?

早在2003年,《21世纪经济报导》就透露了中 科院一份调查报告的内容。调查报告显示:原政府官员进入从商队伍后,其开业资本是平均数的1.8倍,销售额是平均数1.8倍,纯利润是平均数的1.9倍, 而拥有的资本达到平均资本2倍以上。走出官场走向市场的原政府官员加上原国有资产管理层人员,这两部分人既是旧体制得益者,又是在中国式市场经济运作过程 中的得益者。旧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交集是他们财富涌动的源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市场权贵们都去介入,在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小商品市场,权贵们并不介入,权贵不介入,就运转得正常。

市场经济本来是对权贵说“不”的,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权贵是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权贵与市场共舞,这种市场就是老百姓的祸害。如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电信市场,等等,都是。

一个城市人眼中的乡村市场经济

2006年清明时节,我在山明水秀的浙江上虞市某著名的竹笋之乡逗留。这里产的竹笋形美、味鲜,口感脆嫩,无论水煮油焖,锅一坐火,就清香可闻。

清 明时节正是掘笋的忙季。天不亮,家家都到自留山上去忙活了,到六、七点,已经将笋从山上挑了下来,到公路边上卖给指定的收购人。收购人将笋称了,就倒进大 竹筐,路边有条小溪,流的是清亮的山泉水,哗啦啦地响动。小溪深及膝盖,每当大竹筐里笋放满了,就捆扎了浸到溪水中。这一浸,要浸十个小时。

傍晚时分,几辆大卡车停在公路边上。指定收购人将一筐筐笋从水中起出来,倒在公社时期的打谷场上,打谷场边上堆着一大堆红土,这红土是从别的乡里买来的,土都用筛子筛过,像粉末般又细又松。指定收购人和卡车上的人一起,拿着一条好长的水龙带冲去笋上的浮泥,那笋就像煞了工艺品!枝枝有壮汉的手臂样粗,黄黄的 笋壳上极细短的绒毛根根立着,笋根部如嫩玉呈象牙白色,还围有一圈红痣样的芽眼,艳红如玛瑙。浮泥冲去后,开始装筐。装筐时,笋尖都朝着固定一面,第一层 笋码好,红土就派用场了——指定收购人一手抓一大把红土,均匀地撒上棕黄色的笋身,两大把还不够撒 ,就再撒上几把,要看上去像“红泥笋”了,再码第二层笋,然后,再大把撒泥………。一筐“加工”完毕,就放到大磅秤上称,称完推上卡车。

我在边上“欣赏”着加工全过程。卡车上人说话了:“你不用看了,我们就是这样卖给你们城里人的。”他想气我呢!我才不气,朝他笑笑,理解啊,理解万岁!

我问亲戚:“有他们浸水的你们自己不会浸?你们也把浸水的卖给他们!”亲戚说:“我们浸水他们就不肯收了。”我又问:“这样泥呀水的都当笋卖,这些都发生在 你们眼皮下,你们村长不管?”亲戚们笑了,仿佛我是外星人:“村长怎么会管这事?村长只管向收购笋的人要钱——到谁的地盘收购,都要付钱。”

那么,这些收购笋的又是些什么人?他们有什么背景?

从当地报上得知,收购笋的是当地乡镇政府牵头组织的合作社。

“合作社在XX镇政府的牵头下,……合作社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已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各大中城市设立50多个经销点,……”“当天挖掘的 竹笋,当天就被合作社就地就近收购,让笋农便利销售并且能卖个好价钱。”值得注意的是《编后话》:“……以往由于广大笋农分散经营,外地贩子趁虚而入,压 价收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笋农利益。竹笋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竹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单家独户办不了的难题。”

这才知道,这些收购者是镇政府牵头的当地人。农民当天挖笋当天卖掉是办到了,但是是否“能卖一个好价钱”?农民说是未必!看来,笋农利益是否受影响就要笋农说了算,而不是官方说了算。而众多城市买笋人的利益因为买的是“拖泥带水笋”而受损,当地政府是否知道?

原来现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拖泥带水”的经济!只要一个环节拖泥带水,所有的经济链都得拖泥带水——农贸市场的菜“卖相”再好,大多是“ 水货”——原因是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上,一定有一个平均利润率,只要一个环节的利润率是“拖泥带水”来的,其余的如果不“拖泥带水”,就意味着其余的利润 率都要降到“平均”水平以下。我现在上菜场买菜,凡看到菜贩拚命望菜上浇水,我都不气愤——菜贩不浇水,就意味着他的利润率要降到“平均”以下,换了我是 菜贩子,我也会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在此顺便告诉诸位,不浸水的菜超市有,但价格是农贸市场的几倍。

我问过亲戚,像这样浸水后再把笋卖出去,农村以前有过吗?他们说:“从老辈人手里就没有听说过。”

“拖泥带水”本身也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一道工序,一个环节,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的“市场经济”也就真的走到“良心值多少一斤”的地步。

—转自作者博客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