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漫话柳活》( 三 )
*侯宝林的“柳活”︰
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表演的“柳活”,题材多样,趣味隽永,字清韵浓,歌唱动听,摹拟逼真,论议精辟,动作洒脱,回味无穷,并以格调高雅取胜。
过去有种说法,认为相声的“柳活”,主要是靠歪唱京剧、杂曲逗乐,不能学得像、说得对,而必须夸张到齁不是味,辅以怪相,换取廉价的笑声,所谓“理不歪、笑不来”。
难道相声学唱当真就是“洋闹儿”吗?侯宝林以自身的实践和风范有力的驳倒了这种谬论。他认为,一些相声演员缺乏京剧的基本功,才用歪唱、出怪相、洒狗血等丑化的办法来哗众取宠。其实,只有认认真真的学唱,使观众听到唯妙唯肖、流派纷呈的唱腔,亲切的欣赏京剧的美感,才是相声摹拟京剧的真谛。
侯宝林表演“柳活”,紧紧抓住某些著名演员声腔造型和表演特色,学得逼真、神似,常常是学两、三句就能要下“好!”来。
例如他学唱《斩经堂》中吴汉那句“贤公主休得要……”用沙哑的嗓音突出“麒派”的苍劲,连演出吴汉一角的周信芳本人都说︰“学我要像侯宝林那样学。”他摹拟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迈着碎步登台的龙钟老态,学唱《探晴雯》的“冷风凄雨不可听,乍分离处最伤情。”缠绵悱恻,悲从中来。有的观众反应︰“一般鼓曲演员唱的那两口,还不如侯宝林哪!”
侯宝林的“柳活”冲破了旧观念,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继往开来,独树一帜。
*拿手好戏︰
侯宝林最拿手的“柳活”很多,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改行》、《三棒鼓》等。其中1962年,《关公战秦琼》正式演出,受到广大听众热情赞扬,可以说是侯宝林表演“柳活”的巅峰,并曾灌制唱片发行国内外。到了1990年10月,侯宝林就以《关公战秦琼》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最值得一提的是侯宝林的“戏品”优异,在任何细节上都能坚持“俗不伤雅”,这可能是他在天才般的艺术才华之外,让他的作品历久弥新的原因。
*《改行》举例︰
以《改行》这段“柳活”相声举例,原名《八大改行》的剧本问世于清朝,作者是钟子良。本描述咸丰皇帝死后,全国停止娱乐一百天,许多戏剧演员为生计所迫,只好改行做小买卖,受尽折磨。这样的内容后经丰富发展,最后成为摹拟十三位戏曲、曲艺艺人改行以后闹的笑话。
侯宝林在整理时,考虑到摹拟乾旦梅兰芳卖晚香玉的表演过于夸张,有损梅的形象,于是毅然加以舍弃。他后来摹拟的共三人,即唱“大鼓书”的刘宝全卖梗米粥,老旦龚云甫卖黄瓜,花脸侯喜瑞卖西瓜。边学唱边议论,学唱时韵味十足,议论时谐趣横生,格调俗不伤雅。
例如,摹拟卖西瓜,传统唱词是︰“我的西瓜赛砂糖,真正是旱秧脆沙瓤,一子儿一块呀,不要慌,谁若不吃给你大开膛﹙做举刀状﹚。”突出了这位艺人穷急而失去理智的凶相,很难令人同情。侯整理时就把后两句改为︰“一子儿一块呀,不要慌,您若不信请尝尝﹙手里纂着刀,忘了放下﹚。”表明卖瓜时无意露出花脸的习惯动作,使人感到人物比较可爱,招人同情。
﹙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