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汉孝文帝时代,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史有记载,也有诗为证。宋,朱文公,豆腐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明,苏雪溪,评豆腐诗,更是雅极:“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说豆腐是穷人的恩物,也是中国人的恩物,更是出家人每日维持热量的食品,这是不错的,殊不知这也是帝王家的恩物哩!不信?有史为证:
康熙年间,宋荦七十二岁做江苏巡抚,恰值皇帝南巡,他当然要接驾。据他所着的《西陂类稿》记载说:‘某日,有内臣(宫中太监)颁赐食品,并传谕曰:“宋荦是老臣,年事已高,与众巡抚不同,朕有日用豆腐一品,与寻常不同,可令御厨太监传授与巡抚厨子,为后半世受用”……’
康熙的御用豆腐,到底有什么神秘的烹调法,可以使年老大臣得“后半世受用”?福建人梁章钜在他的《归田琐记》中曾提到此事,据说:他在福建南浦书院掌教时,有学官刘瑞紫的门斗(旧日学官的仆役)善制豆腐,不但名声甲于南浦,就是别处讲究吃喝的富豪人家,也不辞千里来买他的豆腐食品。这个门斗的豆腐烹调方法,即传自宋荦巡抚厨子,可惜一直神而秘之,未传后世。
话说慈禧太后养颜有术,每天都要吞珠食玉的。据说御厨房有蒸锅四十九口,每口锅里放着镶着珍珠的豆腐,四十九天可以蒸烂。四十九口锅轮番蒸煮,西太后就每天可以吃到一味“珍珠豆腐”了。
吴相湘先生写的《古稀天子与香妃》一文中,有两段谈到乾隆皇帝的日常膳食都有豆腐,摘录如下:
四执事库档册中,有御膳房太监每日纪录的“节次进膳底档”、“照常进膳底档”等。我由这些档册,知悉乾隆帝日常生活情形:
每日寅(时辰名,即清晨三时到五时)正三刻起床(档册记做“请驾”),御膳房即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有时不用早点,即于卯时(时辰名,约当早晨五点到七点)用早膳。就乾隆十九年五月十日早膳纪录:
卯正三刻进早膳,菜色是:肥鸡锅烧鸭子云片豆腐一品、燕窝火熏鸭丝一品、清汤西尔占一品、攒丝锅烧鸡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三鲜丸子一品、鹿筋炖肉一品、清蒸鸭子糊猪肉喀尔沁咸攒肉一品。上(即皇上)传(叫送)炒鸡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孙泥额芬白糕一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蜂糕一品、老腌菜一品、酱王瓜一品、苏油茄子一品。随送粳米膳,进一品(吃了一碗);野鸡汤,进一品。
由此可见,荤菜八样,小菜、腌菜、点心等,和民间富户相似。膳档中常有“豆豉炒豆腐”,那更是家常便饭。
又:
我由乾隆膳档知悉其日常膳食以外,更发现许多特殊事例。每逢祭天地、宗庙,皇帝虽斋戒,饮食仍照常用荤,唯不饮酒,不食葱蒜。至于祖先冥诞、忌辰则素食。
膳档纪录有云:‘八月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雍正帝,乾隆帝生父)忌辰,此一日遵例伺候上(指皇上)进素,内廷(女眷)主位进素。卯时一刻,外请祭福陵(先皇墓)毕。卯二刻早膳:山药豆腐羹热锅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苹果软烩筋一品、口馍萝卜白菜一品、罗汉面筋一品、油炸糕、奶子糕。后送菜花头炒豆腐一品。福隆安(太监名)进杂烩热锅一品、盐水豆腐一品、素包子一品。随送攒丝下面,进一品,粳米干膳进些。’
还有个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到菠菜滚豆腐,赞不绝口,问这是什么菜?在宫廷里从未吃过。左右侍从不敢说这就是穷人吃的菠菜滚豆腐,而美其名为“金丝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或作“金镶白玉板,红系绿鹦哥”。)
由此看来,皇帝也爱吃豆腐!由此看来,生在帝王家也不清闲!天不亮就得起床,随着行事历团团转!一桌琳琅满目的佳肴却没人分享,要独自一人进食,哪吃得完啊?怪不得都要自称“孤家”、“寡人”呢,事实就是如此!我常想每顿撤下去的那些菜肴,哪去了呢?那是暴殄天物啊!还是别羡慕吧,安安份份的吃自家的“家常豆腐”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