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死亡
【编按】人在世间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对一个人而言,最难面对的失去是生命的丧失, 自己的或亲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论是你、我、他,不论是认识的、 不认识的,大家同船共渡。长期从事安宁疗护的苏绚慧在《生命河流》一书中,与大家分享如何走向这个人生丰收的时刻。
记得大约四年前,我出版了一本描写临终病人在死亡前的心情感受的书籍《死亡如此靠近》时,有位长辈拿到书后回应我:“生活已经够难过了,为什么还要说这些这么恐怖的事?”
学会如何为告别做准备
我不讶异,这是社会面对死亡的态度。
在生活中,人们很少谈到死亡,也很少为了死亡而想要做什么准备与了解。大部分的人都觉得既然死亡终究要发生,何不留到死亡那一刻再来面对就好,提早面对,不是破坏好心情吗?如果我们再更深入地了解人们的想法,其实,这样的排斥是因为人们多么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无法逆转、无法抗拒,也无法讨价还价,而发生的过程,是那么使人感觉无能为力与无助。没有人想经历这样的时刻。
从我踏进安宁疗护领域工作后,许多人一知道我的工作是陪伴、照顾末期病人与其家属的社会心理需求的社工师后,纷纷对我表示:“你真了不起,能做这样的工作!”或者说:“我才没办法做这种工作,一看到他们,我可能比他们还难过,比他们哭得还厉害。”
每当听到人们的恭维或感想后,我总是不断尝试告诉他们,这工作并不伟大,毋需神化我的工作角色,这工作其实充满学习与收获。因为死亡不是某些人才会遇到,而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今天我们看到一些人罹患重病,历经了无数的痛苦,躺在病床上忍受身体与心灵的折磨,或许哪一天,躺在病床上,忍受各种痛苦,受到死亡威胁的人就是我自己。
与其说我们帮助那些人面对死亡威胁、和世界告别,不如说,是这些人展现了一种面对死亡的态度与超越死亡的力量,来让我们有所学习;让我们学会如何为告别做准备,也学会如何将生命好好活着,好让死亡来时,我们能从容,不是慌乱。
我们对死亡这么陌生
人一生中,每个生命的发展阶段,都在学习超越自我;学习超越自己的体能、超越自己的心智、超越自己的情感意志、超越昨日的旧我。借着不断超越,我们得以完全实现自己,也将生命能量发挥尽致。而死亡,可说是人生里的最后一个超越—超越肉体的限制、超越失去所有拥有物的痛苦、超越对未知(死后世界)的恐惧与疑惑、超越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怀疑……
既然超越的任务如此沉重,学习认识死亡与超越死亡,就不该留在死亡那刻再来面对才是。现代的媒体不断放送死亡的镜头:新闻里的各种死亡事件、连续剧里的死亡情节、电影里的死亡画面……照理来说,这些应该扩充我们对于死亡的认识,也该让我们体会生命的无常与有限,好让我们能够调整生活的态度,好好追求生命的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但事实却相反。为了应付不断出现的死亡画面与情节,我们将自己的心思意念抽离,然后渐渐麻痹。死亡看似无时无刻在发生,却没几个人真的在意。人们已分不清看到的画面是现实生活的情节,还是虚拟的世界。无论如何,都是遥远的事。除非身边的人、很亲近的人死亡,我们才会感受到震撼与冲击。
有一回,我对一群大学生进行一场临终关怀的演讲,过程里,我问他们:“如果生命只剩六个月,你们会如何安排?”有同学这样回答我:“打Game”、“Shopping”、“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只有一些人能回答将如何安排对他们具有意义的事;能让他们走得心安、让他们无憾、能让所爱的人保有爱的事。
对大部分的年轻学子而言,许多人无从想像死亡的过程,也无法想像对人的冲击与对生活的毁坏,对死亡的概念其实是扁平的,没有内容、没有厚度。
这是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我们好像很熟悉死亡(常常听到、看到死亡事件,并且越来越多人有求死的行为),但我们又对死亡这么陌生(将死亡当作一种手段与方法,却忽略死亡对于生命有重大的意义)。
无憾的划下一生的句点
死亡,该是生命的颠峰时刻。
我们诞生后,经由不断学习、经验、获取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心得,也在这过程里不断成长。无论是经历各种患难或成就,或经历各种情感波澜,我们都在证明自己生命的存在,也在追寻存在的意义。一生的追寻、一生的造就、一生来来回回的经验与学习,都将在死亡的时刻得到最终的意义。经由死亡,每个人的生命将在此刻做一生的总结。
如果,我们在人生的过程里,学会开放心胸来经验世界,学会不偏执在自己的认为里而能接纳不同于己的人,也学会扩展心灵的限度并学会爱人与接受爱的真谛,更找寻到真我、展现出完整的真我,那时,死亡将是丰收时刻,也是透澈人生、了悟人生的最终时刻。
这样的死亡,才能超越肉体的限制、超越失去所有拥有物的痛苦、超越对未知的恐惧与疑惑、超越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怀疑。
因为,死亡是灵魂飞越到另一个空间(世界)的中途关卡,也是对完满、无憾的一生划下重要的句点。
摘自《生命河流》 张老师文化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