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填充处理,宝石稳定度存有疑虑
天然宝石往往存在着某些处理以增加美观性,这些处理有些是可接受的必然过程,有些仍具争议性,有些则被认定为非天然宝石(或经处理宝石) ,这些不同程度的处理代表不同的意义与定位,实际上的状况仍视个别而定。以红宝石来说,天然红宝石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在它的缝隙中会留有残留物,而残留程度的严重与否、或是残留物本身的材质等,会影响最后对于该宝石的定位与价值。
玻璃填充处理Glass Filled Treatment常使用于面积大或裂缝较为严重的宝石。最早被发现玻璃填充应用在钻石中较大的裂缝中,这样的处理刚好降低了原本裂纹的明显度,一样的原理也被常应用在蛋面型切割Cabochon Cut、透明度差、缝隙多且深的红蓝宝石身上,在刻面型切割Faceted Cut的宝石上也可能出现。在玻璃材质填补缝隙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玻璃加色的情况,使红宝更红、蓝宝更蓝,甚至掩盖住宝石先天上的结构性瑕疵。
另一项很重要的考量是,经过玻璃填充后的宝石,若镶工过程中遭遇高温,其稳定度就有疑虑。玻璃填充物在高温下可能被熔解,熔解后的液体顺着宝石缝隙窜流,再凝固后的玻璃填充物有时候会呈现出白浊的现象,最后可能会影响宝石的原来外观,轻者在缝隙处隐约可见,严重者甚至扩及宝石全面,因此任何经过玻璃填充的宝石,在填充处理后的使用方式或再改镶的过程时要特别留意。
玻璃填充红宝再挖底,考验市场的定位与接受度
客户所委托鉴定的这颗红宝,鉴定结果为“挖底的玻璃填充红宝”,即是挖了底又经过玻璃填充的红宝石。定义它的处理状况,就是利用玻璃填充红宝内部的多处裂缝,然后在它的底部挖空以增加透光度,处理后的宝石在结构上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先失调〞,因此使用后的稳定度颇受考验。也基于这个因素,在买卖市场中对于具有以上特性的红宝,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经过挖底处理的宝石包括本文中所讨论的红宝、或者是翡翠,有时候为了加强它因被〞掏空〞而脆弱的结构,会在原挖空处再予灌胶,一方面把洞补平,二方面由〞虚变实〞后的结构会得到改善,在翡翠来说就成了〞挖底灌胶翡翠〞,若发生在红宝石身上就是〞挖底灌胶红宝〞了。而客户所鉴定的这颗红宝石,是属于挖底加上材质本身经过玻璃填充处理,但挖空处未予补平的状态。
由于宝石的优化处理方式益渐多元且复杂,评论〞经处理宝石〞的市场定位与价值,已非单纯的天然宝石或非天然宝石之选项问题而已,甚至对于某种程度的处理,要更加予清楚的说明,这是避免买卖纠纷最好的方法。@*
赖泰安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宝石鉴定讲师
赖泰安宝石鉴定中心负责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