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则母子对话,发生在某天早晨。
面对上学的压力
我开车送两个孩子,旦因奶嘴掉了,唉了一声,挣扎想捡;我稳住她:“妈妈现在开车不能照顾你,等一下停车就帮你捡。”旦就不哭了。
但后座的树说:“妈妈,旦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那我呢?”
我说:“旦小事没哭,她都哭大事;是你一点小事就哭。”我主观发出评语。
但儿子的认定不同:“我现在撞到头什么的,都没哭了啊。”我领悟到进入他世界的美好,于是我说:“是喔,树要大痛才哭,小痛都不哭是吗?”孩子满意地说是。于是我说:“旦不会说话,所以她用哭来表达;树变勇敢了,所以很多以前会哭的时候现在都不哭了。”
儿子说:“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哭过。”孩子这样我并不讶异,我说:“所以,你在学校学会忍耐?”“对啊,我在学校都没有哭。”他忽然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
我说:“可是你不是说喜欢星期二的小小主播吗?”
他说:“可是今天没有轮到我主播啊。”
我心里有数,问:“别人在学校哭会发生什么事?”
树说:“老师会说:‘不要用哭来解决问题。’”
我说:“你很喜欢待在我们身边想哭就哭的幸福,所以不想上学?”他安静点头。
我又说:“你感觉学校要到了,想起自己又要忍耐,所以有压力?”他安静点头。我说:“老师两个人照顾二十个小孩,所以跟爸妈不一样,没力气陪你们哭!”学校到了,老师过来开车门,他跟我说:“妈妈,不要说了。”他安静下车。
树上学去了,这是一个他想起上学有压力的早上,他正学会面对。
处理自私与分享之间
树这孩子,天生有敏感的生存焦虑。在我们面前,他知道爱无失去的威胁,所以放纵自己的负向情感表达。在学校,他仔细观察,同学曾经遭受的待遇,谨慎地记在心里,暗自理解。
他常问我,“为什么老师说……”在他说学会忍耐的故事时,我知道,孩子在学校正在培养另一种性格,而那是在家里,我们给不出的环境。社会眼光、社会规范,悄悄地,驻进他心底。
上周,孩子吃宵夜时,旦的面吃光了,我跟树要:“面分一些给妹妹。”树说:“不要。”我只好跟旦说:“旦,你的吃光了,没了喔!”
忽然,树问我:“什么是自私?”
我惊讶,“你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有一本书叫《自私的亮亮》。”
爸爸回答:“自私就是替自己想,不替别人想,与‘分享’刚好相反。”
过一会儿,树挖了一片蝴蝶面放到旦的碗,说:“给旦旦吃。”
我笑了:“谢谢哥哥的分享。”
树用自己的方式,在处理“想吃”与“不想自私”的冲突。现在的他,气度与力量都还在成长。一片蝴蝶面,刚好是他能给的分享。他对妹妹的爱还不够大,一片蝴蝶面,是刚好的大小。他对我则很慷慨,即使他很想吃,也都会分我,这背后没有道德规范的影响,比较是两人间的相爱。
包容孩子的负向情绪
我们家,有比社会宽很多的规范。对孩子的负向情绪,尚未完美的成熟,有很大的包容空间。展与我,都是以家人相聚为第一目标的人生观,所以,孩子们在家里,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来得自由活跃。
我喜欢,树在一个有社会规范的班级,树儿会吸收一些老师的价值观,但因我们俩能说话,所以会再松开。树会因学校的事有困惑,但因我们能讨论,所以他想不通就问我,树因此在学校时,学会了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人群里,安全而愉快的小分子。
洗澡时,树说:“今天我们演戏演两次,我都有上去。一次演高塔,一次演工人。”(洗澡的他,把双手举高表演高塔。)
我问:“什么时候你会举手说你要演?”
他说:“太难的我就没有举手,会演的我就举手。”
我问:“那如果很多人也举手,老师没叫你,你会怎么想?”
他说:“没关系啊,下礼拜还有机会。”
这是很珍贵的群体互动。我很喜欢。
也许树学会压抑,但多了与我分享的解框概念,而我很接纳这样的他。
我珍惜树在家里的爱哭,那正是他平衡在学校压抑,与珍惜被疼爱的展现。
摘自《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阳》 宝瓶文化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