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菜鸟老师和学生的交换日记》书评

不按牌理出牌的沟通

文/陈建明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学时代,我参加了某个宗教社团,没隔多久,立刻成为社长等行政干部眼里的棘手人物。原因无他,我总是不照着“上级”嘱咐,特立独行的用自己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

刚开始,大伙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私下说说。等到我自己也担任“行政副社长”时,代志大条了,开始有大三、大四,甚至已经毕业的学长,对我表达善意的规劝。偏偏我年少轻狂,坚持己见,最后多少有点被孤立了!

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学长们坚持“形式”上要中规中矩,表现仙风道骨。我则主张“既然眼前达不到,我宁可真情流露,不要表里不一”。结果后进的学员,往往喜欢和我接触,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交换生活中的烦恼。然而,他们的困扰很多是我无法解决的。当我将这些个案试图转交同届干部协助时,众人总是婉转的退避三舍,留下我孤军奋斗,甚至看着某些学员在门外徘徊,乃至黯然离去。我内心很难认同那些用既定框架行事的干部,为什么不打开心扉,了解现实的状况。

出了社会,“倾听”一直是我抱持的处世态度。所以尽管年近“知天命”,我还是很喜欢和小我二十几、三十几岁的小朋友哈啦,试着“贴近”他们的内心。影响所及,我也常常“童言童语”起来。倒也不是想借此感染青春,抓住不停流逝的岁月。而是经由这样的沟通,我学习接受新颖的想法,不让脑袋僵化。

所以,当我翻阅《菜鸟老师和学生的交换日记》,立刻一口气将之读完,心里觉得很高兴看到“同路人”出现,甚至把其经验形诸文字,出书发行。曾经担任广告公司撰文、网路公司创意总监,这种讲求自由挥洒的工作背景,让作者梁曙娟执起教鞭,果然不同凡响。

但是,我相信她并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如她自己所说的:“以前我用我的创意去影响别人花钱买东西,现在我用我的创意去影响学生学习、解决困难、面对生活上各种情绪问题。我的创意并没有被埋没,只是用在不一样的地方而已。”然而,我更珍视的是梁老师放下身段,运用学生的游戏规则(写交换日记),缩短了师生的距离。

于是,“梁老师,我喜欢的人想和我上床怎么办?”、“梁老师,你这么瘦,你一定很难体会我太胖的困扰”、“梁老师,我想离家出走”……等,平日难以启齿的问题,纷纷呈现在交换日记的内容。梁老师也很诚恳的提出个人的看法,在“分享”的世界里,没有身份、地位,更遑论说教。所以学生能平等的和老师讨论,表达真实的想法。

虽然和学生写交换日记的事情,终于东窗事发,传到校长耳里,最后不得不宣告终止。但是从书中“保护火星人”一文,小贞说:“虽然写交换日记和功课好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和馒头都知道,你因为和我们写交换日记,受到学校蛮大的压力。所以我们两个决定,写完这篇,我们就要专心准备期末考了,在你的第三格抽屉里,将不再出现我们的交换日记,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你和我们分享的点点滴滴。”我要是梁老师,读到这里,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说起来“形式”和“实质”原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过,如果过分偏重前者,而危及后者的发展,我宁愿跳脱框框,直探核心。当年我在社团的作风,或者梁老师和学生写交换日记,背后的动机应是一致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沟通模式,无非是要真正贴近对方,在互相信任、接纳的状态下,达到交流的目的。

师生互动、亲子沟通、人际往来,无不如是,就看你是否愿意走出既定的框架!◇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看完了这本书,做老师的,希望自己是这本书中的老师;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书中的老师教,最主要的是,我们看到老师原来应该如此,难怪她手上没有带不起来的孩子。


  • 当我介绍玛莉亚出场时,观众鼓掌欢迎她。她脚踝上带着电子脚铐、前额贴着一大片浏海、穿着垮裤和态度恶劣的日子早已远去。她现在是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在美国各地旅行,毫无畏惧的告诉每个曾拒绝过她的人她的故事。
  • 马尔巴上师听了这个梦后,知道和他的梦一样,点化同一件事,心里非常高兴,但他知道天机不可过早泄露,便一本正经的说:“人生都是虚幻不实的,何况是梦?不用管梦是什么意思了。”说完,又对师母说:“我今天要到田里耕种,你帮我准备一下。”
  • 最近一段时间,西藏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各地发生的西藏事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雪山之光》,正巧在全世界聚焦西藏问题时出版问世。
  • 旧世界里的人在发现澳洲之前,相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个想法无懈可击,因为看起来,这和实证现象完全吻合。看到第一只黑天鹅,对一些鸟类学家(以及其他极为关心鸟类颜色的人)而言,也许是有趣的意外,但这个故事的意义并不在此。
  • 五年前,尤金尼亚‧尼可拉维纳‧克拉斯诺亚(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是个没没无闻没什么作品的小说家,学经历倒是很特殊。她是一名对哲学感兴趣的神经科学家(她的头三任丈夫都是哲学家),哲学深深地渗入她那兼具法俄血统的脑袋,并表现在研究及创作的文体上。
  • 阅读本书,勾起我几个生命片段的回忆,这些片段带我重新观看、深思至亲走过的巨大伤痛,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体会与实践为何?那些令人难以想像的超越及动能从哪里来?本书激发了我回顾品味的深度以及开创前瞻的豪气。
  •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教他:“对善待你的人要感恩,要知福惜福。”这不只是空洞的老生常谈,感恩是日常人际互动里很重要的面向,我们无法想像人与人之间不常表达感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 1991年,我58岁的父亲罹患癌症。他临终前一星期,母亲和我守在医院病床前。有时我们两人一起陪伴父亲,有时则轮流陪伴。医生给他打了吗啡,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病已经很重,总之这一整个星期里,他没有再醒来过。当时正值仲夏,有个清晨,护士要我们回家去睡一会儿。半个小时后,父亲去世了。
  • 她搭电梯到自己住的高楼顶层。爬上最后几级台阶,打开窗户,然后跳下去。她看见水泥地上的斑斑点点飞快地冲向自己。她无数次地想像这个画面。但是当露丝薇塔‧帕朔莱克真的坐电梯来到顶层时,她带了照相机。她打开窗户,把相机对着下方拍了张照片。然后她撕碎了照片,又用线把碎片缝在了一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