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国古代史

《贞观政要》选读(五 )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谈话,当时有一位美人在旁侍候。她原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作乱失败后,她被入籍皇宫中。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胡作非为,杀害了她的丈夫而将她占为己有。李瑗残暴到了极点,哪能不灭亡呢?”

王珪起身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李瑗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呢?”太宗说:“哪有杀了人又抢夺人家妻子的道理呢?你问我对错,是什么意思?”

王珪回答说:“我曾经看到《管子》这部书中记载:齐桓公到郭国去,问那里的老百姓说:‘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百姓回答说:‘因为国君喜欢善而讨厌恶。’齐桓公说:‘如果照你们说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国君,为什么还会亡国呢?’百姓回答说:‘郭国的国君喜欢善,却不能重用善良的人或做好事;讨厌恶,却不能远离邪恶的人或不做坏事。所以亡国。’现在这个美人还侍奉在陛下身边,我暗自认为陛下是赞同庐江王的做法。陛下如果认为庐江王的做法是错的,那就是知恶而不能去恶。”

太宗听了非常高兴,称赞王珪的话很正确,立即下令把这位美人交还给她的亲族。

贞观二年,原隋朝的官员郑仁基有个女儿,年仅十六七岁,容貌绝妙,当时没有人比得上。文德皇后将她访求到,就报请太宗纳她为嫔妃。于是太宗便聘她为充华,诏书已经写好了,但册封的使者还没有出发。

魏徵听说这名女子已经许配给陆家,就赶忙入宫向太宗进谏说:“陛下作为百姓的父母,爱护百姓,应该为百姓担忧的事情而担忧,为百姓的欢乐的事情而欢乐。自古贤明的国君,都是想百姓之所想。所以国君住在楼台亭榭,也要让老百姓有房屋可以安身;国君吃着精美的食物,也要让老百姓没有饥寒的顾虑;国君眷顾嫔妃之时,也要让百姓有娶妻成家的欢乐。这是国君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如今郑氏的女儿,早已许配人家,陛下却毫不犹豫的诏命她为嫔妃,更不曾查证和询问。这件事情如果传到全国各地去,难道是国君为民父母的作为吗?我虽然只是听到传闻,不一定很确切,但唯恐有损于陛下的名誉和美德,因此不敢隐瞒实情。国君的一言一行都要载入史册,希望陛下要特别留神思考。”

太宗听了大吃一惊,他亲自写了诏书回答魏徵,深深的责备自己失察,立即停派册封使者,并下令将郑氏的女儿送还给她原配的丈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大臣却说:“郑氏的女儿许配给陆家,没有确切证据,已经行过大礼,不可中途停止。”此时,陆氏也上书给太宗说:“我父亲生前,与郑家有交往,时常互相馈赠礼物,当初并没有许婚定亲之事。”又说:“外人不了解实情,妄加猜测而有此说。”

大臣们又纷纷劝太宗纳郑氏之女为嫔妃。太宗因此而感到迷惑不解,问魏徵说:“大臣们或许是曲意顺从我的旨意,但是陆氏为什么也再三辩解呢?”魏徵回答说:“依我看来,陆氏的意图不难知晓,他是把陛下看成与太上皇一样的人了。”太宗说:“怎么回事呢?”魏徵答道:“太上皇刚平定京城长安时,得到了辛处俭的妻子,渐渐对她宠爱起来。辛处俭当时担任太子舍人,太上皇知道后很不高兴,于是下令将他贬出东宫,让他做万年县县令。辛处俭时常心怀恐惧,担心性命难保。陆爽也是担心陛下今天虽然能宽容他,但将来会暗中对他贬谪惩罚,所以反复辩解表白。他的本意就是这样,不值得奇怪。”太宗笑道:“其他人的意见,可能是这样。但我所讲过的话,未必让人深信不疑。”于是太宗下诏书说:“现在听说郑氏的女儿先前已经接受了人家的礼聘,前几天出文的时候,没来得及详细审查,这是我的过错,相关的部门也有疏失,授予充华女官的诏册应停止执行。”当时的人对太宗的做法,没有不称赞叹服的。

评讲:

从前面选读的几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并鼓励大臣们,只要发现问题,不管在事情的开始或者是快要结束,都要劝谏。今天选读的这两段古文都是讲述贞观初期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太宗皇帝真的是言行如一,当臣下当面指出他的过失时,他能马上改正。

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会认为,古代的皇帝嘛,想选什么样的女子为嫔妃,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庐江王李瑗因叛乱被杀,其姬妾被入籍宫中,这是古代常有的事情。可是此事偏偏被黄门侍郎王珪遇上了,因为李瑗的这名姬妾是他杀人害命抢来的,将别人抢来的姬妾再据为己有,这确实不合古代的礼教和法律。王珪很巧妙的给太宗皇帝讲了一则《管子》中记载的故事,太宗听完后马上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立即下令将这位美人交还给她的亲族。王珪在故事中提到,郭国的国君虽然“善善而恶恶”,但却“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这则故事很值得现在的人深思。

从第二段古文中叙述的事情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人对婚姻的事情看的很重。已经许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定婚)给人家的女子,即使是皇帝都不能随便干涉。房玄龄、温彦博等大臣劝太宗皇帝纳郑仁基的女儿为嫔妃,是因为他们不确定郑氏之女已许配给他人。如果确定的话,这些大臣也不可能这样说了。因为古代贤明的君臣是将礼教和法律摆在第一位的。此事严格说来并不是太宗皇帝的过失,但太宗发现问题后却能坦然承认错误,并从新下诏书更正错误。太宗皇帝处理事情的气度让人不得不叹服。

对于现在那些还能分辨善恶的人,“善善而恶恶”是大家都认同的理。而笔者认为,既然喜欢善,那么就应该从善或修善。既然讨厌恶,那么就应该弃恶或除恶。只有这样,人类的道德水平才会回升,人间才会变的美好。

摘自 正见文章://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8/30/48040.html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