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渔业近年来因技术人员的研发,有相当长足的进步;如蔬果类的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的提升;人工养殖鱼类、交配与繁殖鱼苗、箱网养鱼等等,不胜枚举。从而使得消费大众,几乎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丰富而高品质的蔬果一饱口腹;当然,水产类亮丽的成果,也未遑多让。
但是近半个世纪之前,我们还是个开发中国家,这些成果都是可望而不可就的空中楼阁。举例而言,当年全嘉义市水果行寥寥无几。就拿如今香蕉这样普遍的水果而言,在从前却是种植的专业蕉农既不多,产量又少。盖因蕉苗一经栽植,既未除草施肥,也不包裹蕉串,更谈不上防止病虫害等管理栽培技术,完全任其自生自灭,如此“看天吃饭”的状态,当年确曾徒有香蕉王国的虚名而己。
话说四十六年前中埔乡中崙村村干事陈金印,因襄助村长处理村内诸事,热心处事,与村民们不分彼此,犹如一家人,颇能打成一片;更因善于调解地方纷争,获得村民拥戴。当年其妻因病住进了设备与医护资源最佳的省立嘉义医院。村民们闻悉此事,像亲人般来探视病房的也就不少。
其中有位村民张水源,就是挑了一担熟透的、自家栽种的香蕉,走到约有6公里之遥的沄水街上,再转搭公车到嘉义,下车后又挑到嘉义医院。由于数量太多,和陈金印商量后,两人就分送医院内的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串,令他们感到意外与惊喜,自然而然地更加视病犹亲了。
问题就在这位村民不辞辛劳,割下自家快收成的串串香蕉,长途挑担搭车,辗转送到医护人员手上,慰劳与感谢其辛苦,表现出深厚的心意,令人感动。就病家而言,这种间接地、“另类”探病,实在少见,但病家已铭记在心,更是感同身受了。
以上是笔者近日在大埔乡爬山,寻找三角点;于石崁顶探询山上人家,竟被招请入内喝茶;询及是中崙人,遂谈起彼此都竟然相识的陈金印,又受赠山上特产——脆笋。回来遂借花献佛,转赠其半与陈金印时,听他诉说这一段多年往事,觉得相当感人与难得。
如今陈金印年届80,张水源也已73,笔者居其中的78;三个人加起来231,都是鬓毛颁白的“老人家”;而病患当年已因药石罔效作古,续弦后另有所出。然而于今听他徐徐而言,不无白头宫女话当年之慨;虽云世事无常,人生难料,惟“香蕉情”历久犹香,浓郁熏人;询之陈兄,以为然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