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过着清苦的忙碌生活。整天忙呀、忙着!尤其农作收成时期更是这样,太阳热情时则是头戴斗笠使劲在田里工作,遇雨天则是身穿“蓑衣” (台语鬃绥),披挂上身时状似稻草人,它是利用一种植物纤维编织得厚厚一层,虽然笨重,又有点刺刺的感觉,但经久不坏非常耐用,除挡风、遮雨外也是冬天御寒的最佳利器呢。
在那个困苦的年代里,蓑衣是老祖先发挥智慧为了生活,所研究出不可或缺的重要雨具。它曾经独领风骚的走过风华岁月,且无可取代。但随着环境变迁,这蓑衣硬是在文明中逐渐没落,最后被无情岁月所淘汰。现在除传统艺术博物馆或有人刻意保留完整外,你想要看它一眼还真是不太容易呢!
50年代气象预报尚未发达的同时,兰阳地区一边靠山、一边面海,一些靠天吃饭的农渔民,即凭着他们多年的经验,看出一种鸟的飞行方向,可预先知晓天气变化,决定出门时是否要携带笨重蓑衣。这种鸟台语叫“暗光鸟”,羽毛呈灰暗色,看来有黄昏味道。
“暗光鸟”在落日时刻它会往东边(海的方向)或往西边(日落山的方向)飞。倘若看到暗光鸟飞向东边时,那表示隔天将会是晴朗的好天气,如果往西边飞去,则表示隔天会下雨(俗称变天),像是未卜先知非常精准。
故台语有段俚语“暗光(鸟)飞落海,雷ㄚ(斗笠)、鬃绥,铁来蔡(脱下)。暗光(鸟)飞落山,雷ㄚ(斗笠)鬃绥,铁来嬷(穿戴)”,这就是它的由来。
随着时空转移,电视中的气象预报取代了看暗光鸟来判断天候了,慢慢地不再引起人的注意与兴趣,甚至这句俚语也就从此消失无踪。现在要听到这种俚语,恐怕只有30、40年代的老人儿看到这篇文章时,才能深深体会到,哦!原来我有经历过,只是年久遗忘吧!年轻一辈谈到这则故事,也许一脸茫然的睁大眼睛耸耸肩吧!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蛮有趣的,希望能勾起过往的记忆,B8E-BYE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