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5月3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申华2008年5月30日华盛顿报导)一批美国华裔生物医学科研人员通过激烈竞争,日前获得美国权威民间慈善机构的研究资助。竞争获胜者中包括在中国大陆高校毕业后来美深造的学者,华裔科研人员逐步成为美国科研机构的中坚力量。
*56人中选 10人来自中国大陆*
颁发研究资金的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HHMI),这是一家由美国航空大亨霍华德.休斯创建的私人慈善机构。星期二该机构决定向美国大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56名研究人员颁发六亿美元的科研赞助经费,这些获胜者是从120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而赞助获得者中有10名左右中国大陆出生的研究人员。
于洪涛博士是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得“霍华德.休斯科医学研究所”资助的得胜者之一,他说,这次角逐过程摆脱了以往的人际关系因素,开放度更大,有利竞争。
“竞争一直比较激烈,这次尤其激烈,候选人以往可能只有一、两百个人,最后,他们(HHMI)选择三、四十人;这次他们担心,可能在不同的学校里面有内部的政治关系,有些人可能不会被推举上来,所以这次进行了一次公开竞争,最后有一千两百多人参加申请。”
*中国教育:基础扎实 创造性差*
接受采访的华裔生物医学工作者庆幸能够获得业内专家和同行的肯定,获得进一步从事生命科学以及其他生物医学的研究经费。与此同时,这些毕业于中国国内高等院校的华裔学者共同肯定了中国国内基础教育扎实的一面。这项资助的获得者之一姜有星教授也在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任教,他毕业于北大,后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说:
“我觉得,基础科学方面没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数理化,我觉得的确很扎实,但是国内教育还是缺乏creativity(创造性)。这是一个主要问题。国内教育有一个问题,有时书读得很多,但是偏死。现在虽然还有,但是比以前要好。现在回头看看,过去有些读死书的味道, 但是基础弄得很扎实,这一点没有问题。”
对于中国国内基础教育的功劳,同是北大本科毕业的于洪涛教授也深有同感。他还说,国内的很多老教授们由于忙于教学,忽视了科研,而他们本人是完全具备科研能力的。
*机关学府华人多*
在56名获得资助的生物科学工作者中涌现出10名左右中国大陆出生的华裔科学家,姜有星教授在谈到其中的意义时说:
“这次是一次性进去的大陆人特别多,也就是在中国大陆受教育和长大的人。我觉得,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好多人是80年代初到90年代这段期间出来的,现在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我们大部分出来的是从事理科的,是占多数的。现在放眼望去,在科研机关和学校里面,中国人所占的数目特别多,中国学生或者博士后中总有人做得好,因此,从百分比上看,上面的人数是有道理的,应该能够达到这个数字。”
于洪涛教授说,培养一个生命科学工作者需要15到20年时间,现在是这批人崭露头角的时候了。华裔科学工作者相对弱项是什么?过去的一般看法认为,华裔人材往往是学科专才,但是缺少领导才能。如今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对于这个问题,姜有星教授说,他本人很难做出判断,不过,他还是介绍了一些自己的观察。
“我还是觉得现在有leadership(领导才能)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同我们以前受到的教育很有关系,略微有点被扼杀的味道。至少在我认识的人中,大部分中国人中,能够做leader(领导)的人,能够管理一个大研究机构的人不多。我这里是说中国人啊,从事科学确实都很好。另外,也许在美国,同我们的文化背景还是有差别,因为我们的毕竟是读完大学出来的,所以我对西方的文化了解毕竟还是很肤浅的,或者人际交往过程中还是有语言方面的困难。”
接受采访的华裔生物医学工作者们事业有成之际,十分感激养育他们的父母和家人,培养和造就了他们的师长,另外还有在美国遇到的学术指路人,尽管这些人中有的已经作古,不过可以想像,恩师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在这些受资助华裔科学工作者今后著作或者科研报告的扉页上。
关键词:美国,华裔,生物医学,科研,慈善,中国大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