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5月31日讯】汶川地震,灾难空前。灾区死者枕藉、满目疮痍,灾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然而,在哀乐四起、痛心入骨之时,主流媒体上却是“多难兴邦”的叫好,《人民日报》甚至宣布“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多难兴邦”的成语典出《左传.昭公四年》中司马侯对晋侯的劝谏,即“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另有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之说。但在古人看来,所谓“多难兴邦”只是“或”,只是可能,即“多难”或“兴邦”。“多难”与 “兴邦”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今人却多把“多难兴邦”理解为“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发人民发愤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起来”(《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第350页)。显然,这是把可能曲解为必然,是为唯心主义的“坏事变好事”的忽悠哲学作注解,是为“把丧事办成喜事”的一贯作风作辩解。
不仅“多难”或“兴邦”被曲解为“多难”可“兴邦”,甚至曲解为“多难”必然“兴邦”,而且,许多人误以为“多难兴邦”是《左传.昭公四年》中治国理念的精华。其实,《左传.昭公四年》中治国理念的精华应该是“修德兴邦”。
请看《左传.昭公四年》有关的全段话:
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
完整地阅读和理解司马侯的劝谏,可知其治国理念是“修德兴邦”。在司马侯看来,统治者“逞其心”、“厚其毒”的“淫虐”会遭天谴,导致国家丧亡;而统治者“修德”,包括“修德音”、“修政德”等,才符合天道。修德于民才能天下归心,固国启疆。如果晋“不修政德”,“恃”“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三者,仍会“亡于不暇”。可见,司马侯并非主张通过“多难”来“兴邦”,而是主张通过“修德”来“兴邦”。
可惜,司马侯倡导的“修德兴邦”的治国理念,并没有得到今人应有的认知和重视。
从现代人权和政治文明的观念看,“多难兴邦”论显然是希望把民众遭遇灾难这种坏事,转变为国家的巩固和兴盛的好事。在“多难兴邦”论者眼中,国家的巩固和兴盛的利益高于遭遇灾难的民众的生命、生存等人权,即“邦”的主权高于民的人权。犹如“一将功成万骨枯”,灾难以及人的生命,被视为只是“兴邦”的工具或者“激发”“兴邦”的手段;而“修德兴邦”论则着眼于民众的人权,主张通过“修德音”、“修政德”于民来实现国家的巩固和兴盛,实现“邦”的主权。修德于民既是德政的目的,又是“兴邦”的工具或者“激发”“兴邦”的手段。很清楚,“修德兴邦”才是现代政治家应该借鉴的古人的政治智慧以及应当继承的政治文化传统。
遗憾的是,有的领导人虽有爱民之心,也有古文功底,却也在赈灾时不合时宜地声称“多难兴邦”,而不是典出的《左传.昭公四年》中真正值得效法的“修德兴邦”。虽然他声称“多难兴邦”是希望民众不要被灾难所吓倒所屈服,但对于灾难中的死者以及痛失亲人和家园的灾民来说,声称“多难兴邦”至少在字面上情感上,是有失敬畏之心的令人不安的误用。可悲的是,四川方面竟然还要把他写在黑板上的“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作为“文物”永久保存。司马侯如果九泉之下有知,能不为后人曲解其意,敬糟粕而弃精华之举痛心疾首吗?
人权高于主权。敬畏人的生命(注意:有别于《人民日报》所谓“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民生命”)是人权观念的核心。国家的巩固和兴盛决不能靠民众的灾难乃至民众无辜的生命代价来换取或者激发,而要靠政府修德于民,广布政德,广传德音,用尊重人权、敬畏人的生命的施政来赢取。当然,修德于民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如果政治领导人弃“多难兴邦”论而取“修德兴邦”论,就会自觉地真正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兴邦”的政治目标,就会努力地“修德”。当建设中小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时,就会保证建设经费,狠抓建筑质量,严惩相关腐败,而不是维护教育经费在预算中的超低比例,把政府的责任推给民间的“希望工程”;当地震危险逼近时,就会首先想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民众的知情权,而不是首先想到“邦”的稳定,想到对民众“保密”,对预报“辟谣”;当地震已经发生时,就会首先想到让外界拯救人的生命的搜救人员尽快赶赴灾区,而不是首先想到“国家安全”和政府的面子,让境外搜救队苦苦等待“研究”后的“同意”。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总之,“修德”才能真正“兴邦”,兴的是尊重人权的文明之邦。
2008.5.27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