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8日讯】多年前当我从一则史料中得知雷锋曾经有一块手表,感到惶惑震惊。要知道,雷锋所处的年代,手表绝对属于高档生活用品。
现在回想当时的震撼,只觉得好笑,一个爱生活的年轻人,有块手表又怎么啦?不损其形象。当时的震撼,是基于多年来受主流教育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好人就要什么都好,好得不食人间烟火,好得像一个圣人。但阅世稍深,现实告诉我,如果真有这类圣人,反而不可信,多半是包装的。央视《对话》栏目最近遭遇的一场“滑铁卢”再次证实这点。
衡东老乡刘吉桂,无疑是个好人,雪灾中他让44个被困在京珠高速路上饥寒交迫的湖北人上他家歇息、吃饭。电视报导出来的情节他是无偿救助那些旅人,而在央视做节目时,被救助的44人无一到场,因此沮丧的编导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说那些湖北人不知道报恩。后经证实,刘吉桂救助那些旅客,是收费的,并非无偿。这下惹起了众怒,特别是一些湖北籍的网友强烈要求该编导道歉。
令人欣喜的是,绝大多数指责该编导的网友,都肯定刘吉桂有偿资助旅客的行为。大家认为,在那样灾情严重的时期,收下旅客们的钱无损刘吉桂的善良侠义形象。如果一文不取才不正常,让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去免费资助别人,就是不近人情。
可见公众其实已经相当成熟理智了,对一个工商业社会中如何行善,已有着正确的理解。为什么,一些人非得要把一个善良的、真实的农民,装扮成那样高大那样无私呢?我想这是多年来道德教育的一种惯性甚至是惰性所致。多年来,主流的历史观和道德观都是主题先行,黑白分明。好人和坏人有一种脸谱式的区分,好人一定要好到高不可攀如神仙那样,坏人则一定要坏到透顶如魔鬼一样。所以,我们看到主流宣传机构树立的典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璧无瑕”,他们的品德,他们的行为,似乎早经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好了,不会出一点差错。这怎么可能呢?这不符合生活的常识,可是,这类不合常识的道德形象一再出现。
真、善、美常常是不可分的,善和美必须建立在真的基础上,如果为了彰显某种“善”,去刻意作伪,短时间也许有效果,可假像一旦戳穿,那么美就会顷刻变成丑。合乎常理和人性的行善,才更有普遍意义,就如刘吉桂有偿救助风雪中的旅人那样。日本专门在法律中作出规定,拾金不昧者将得到所拾财物一定比例的酬谢,这种法律规定就是为了保障更大范围更长久的行善。这个道理,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说得很透彻。当时的鲁国政府规定,有人赎回被贩卖到别国的鲁国人,予以奖励。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一个奴隶,但谢绝了奖励。孔子批评他说,接受奖赏并不损你的德行,如果都像你这样不要奖赏,将来还有谁愿意去赎回被贩卖的鲁国人呢?他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搭救了一个落水者的生命,接受了人家酬谢的一头牛。孔子很高兴,说子路做得对,如此鲁国将来救人的善行将多起来。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连圣人都认为行善有偿合乎人性,这么简单的道理今天为什么还有人不明白呢?
──转自十年砍柴博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