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花一木之中看出生气与人情,每一朵花都蕴含深长的意义,其间哲理,耐人寻味。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插花作品,摆放在讲台上、橱窗里,或是大厅中,一般都以西洋插花或是日本插花流派为多。近几年中国插花逐渐站上了舞台,相较于其他各流派的花艺,中国插花之所以独树一格,在于它的内涵与表征。
中国插花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当时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主要是以瓶花供佛;加上后来唐朝流行的春盘插花(注),成为中国早期插花艺术的两大主流。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下至贩夫走卒,上达王公贵人,不但赏花、插花、咏花,还把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作为百花生日,每年都有热闹的庆祝场面。
在花艺中蕴含人文思想
中国人自古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常把不言不语的花草赋予人的生命与感情,将自己的感情移到外物身上去。于是在插花中,利用花木自然的神态、形色,配合中国的人文、历史、风俗、文化、意义等等,表现出插作者的精神与思想。中国插花的特色,在于插作中,或以花象物,或借草寓情,从一花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每一朵花都蕴含着意味深长的意义,其间哲理,耐人寻味。意境之美,才是真正有内涵的艺术之美。
松的坚忍,竹的虚心,梅的高洁,以及萱花的忘忧,蔷薇的爱恋,牡丹的富贵等等,每一种花,各有其象征意义,引人遐想。像是明代的十全插花,即是在新年时节,用十种花材,以十全十美的寓意,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积极的祝福。另外,清代也有利用花名组合而成的“谐音造型花”,如以柏树、万年青、荷花、百合等,做为结婚插花,取其“百年和合”,表示祝福之意。这种特色,在西洋插花中是很少见的。
花艺与花器的艺术
随着瓶花与盘花的发展,加上后来的碗花、缸花,以及筒花和篮花,于是瓶、盘、碗、缸、筒、篮即成为中国插花最基本的六大花器。中国插花对待花器有两大观念,一为将花器视为生长万物的大地,二为将花器视为保护花木安全的屋舍。
至于插作,则是以花木为主体,搭配大小相异、材质不同的花器,透过插作者的巧手慧心,再现造化精神。其中不仅考究形式、色彩和方位的巧妙配合,并且讲求花器、花材、线条、构思以及其他维持花命的方法与技术。中国插花的花枝长短比例则取自洛书,其理、象、气、数的哲理思考是中国四大类型花(写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所蕴藏的奥秘。
写景花重视自然美和写实趣味,曾经流行于唐朝与明代,讲求外形、光线与色彩。花器常被用以象征大地、山水、池沼等。作品的枝脚自然,枝叶舒坦,易于观赏并且能引起共鸣。
理念花重视社会美,理念的成分特别浓厚,内容重于形式。宋代崇尚理学,理念花即在此时树立了插花风格。等到了明代,融合了插作者的意愿与理想,从而发展出“新理念花”。花器常被用以象征社会、宫廷、宗庙、厅堂等。作品枝脚整齐,藉由花木的屈折枝态表现出社会秩序与处世哲理。
心象花重视个性美,以主观的手法表现抒情及插作者的内在冥想和心灵寄托。因为元代时,中原文化沦为异族统治,插作者就此走向抽象化,加深了在“质”方面的深度,也就是个人的感性重于社会的理性。花器在此象征自我、屋舍等。作品没有严谨的构成典型,极为自由浪漫,因此不求枝脚完整,另成一格。一般安置于斋室或禅房。
造型花重视艺术美,以创作为主。普遍流行于各个朝代,尤其宫中装饰用的花或院体花均属之。花器不拘,可有可无,一般象征为演戏的舞台、人生、大宇宙等等。插作者往往忽视花材的生长特性而迁就造型,直接从物质构成的元素(点、线、面、块)去重新组成创作,装饰成分居多。欣赏者可用纯粹的感觉去欣赏花木之美,感受插作者设计的超现实意趣。
中国插花的艺术,以四大类型花,配合六大花器,是变化无穷无限美妙的,除了在插花的造形艺术上展现典雅的风范,而且是深具哲理与内涵的。
注:所谓春盘插花就是以象征广大池塘或湖潟的陶盆来盛装春天的花草,于立春日或人日(农历正月初七)藉以祈求万象更新的插作。春盘又称辛盘,以有辛辣味道的葱、姜等物为插花材料,除可欣赏,并可食用,有使人激昂、奋发向上,象征一片大好前程的意思。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