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644年
地点:山海关
交战双方:李自成、吴三桂与多尔衮
明朝末年,衰弱的国势受到两股强大势力的威逼,一个是李自成大军的猛攻,另一个是关外清军的虎视眈眈。清摄政王多尔衮自从掌军政大权之后,看到明朝国势已衰,于是亲率15万大军攻打明军,而当时李自成军也正向北京开战,明朝岌岌可危。
此时,吴三桂身为明朝宁远总兵,率军四万驻守山海关。山海关由于位处京师之门户,地理位置重要,素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京师告急,朝廷命吴三桂火速救援。吴三桂行至河北一带时,崇祯帝已自缢的消息传来,吴三桂恐局势将有变数,便急急返回山海关,按兵不动。
另一方面,李自成所战皆胜,明朝各地守将多降附李自成,但吴三桂却迟迟没有动静,仍在犹豫之中,李自成很明白山海关的险要及争取吴三桂归降的重要性,于是便派明降将唐通去劝降吴三桂。唐通领兵八千人并带着厚礼,前往吴三桂营中。吴三桂看明朝气数已尽,经过再三思考之后,终于决定要投降于李自成。他让唐通帮他暂守山海关,然后亲自往见李自成。
不料在途中遇到来自北京的亲人,方知爱妾陈圆圆竟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强占,父亲吴襄也被拷打拘禁。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怨恨难消,立即返回山海关,誓与李自成不共戴天。由于事发突然,唐通一行人还没弄清楚事情原委,就被吴三桂杀得片甲不留,仅唐通数人突围,落荒而逃。
李自成招降未果,下令白广恩征讨吴三桂,结果大败。李自成决定亲征,一方面带上吴三桂父亲吴襄,希望藉父子之情使他改变心意;另一面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备,率10万大军,出兵讨吴三桂。面对李自成军浩浩荡荡前来,吴三桂衡量局势,觉得寡不敌众,于是急忙派副总兵杨珅向清军乞师求救,他致书给多尔衮,表明愿意投降清军,请求援助。
其实早在崇祯帝缢死煤山后,就有人劝多尔衮出兵与李自成争夺天下,只是多尔衮认为清军多次围攻北京没有成功,而李自成一战就攻破北京,可见李自成拥有强大的战力与不可轻忽的谋略,所以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但谋士范文程认为:李自成虽“拥众百万,横行无忌”,但因屡战屡胜,其兵必骄,骄兵必败,他说:“盖以为明劲敌者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明朝降将洪承畴也告诉多尔衮:李自成军战力虽比明军强,但仍不足与清军训练有素的八旗匹敌。于是多尔衮决心出师,他由密云、蓟州南下,准备与李自成争天下。
只是在出征的第六天,吴三桂突然派来使者要求乞降救援,吴三桂在信中写着:“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多尔衮大喜,于是率师兼程从连山、宁远向山海关前进。
由于李自成攻山海关甚猛,战至第二天清晨,山海关北翼城上的守军死伤近半,不少李自成的士兵乘虚攀城而上,城上守军被迫投降,吴三桂相当焦虑。此时,多尔衮军虽已到达山海关外,但因李自成与吴三桂双方战况激烈,清军暂时按兵不动只先观望。吴三桂眼见情势危急,只好冒险亲到距城一公里处的清军营中会见多尔衮,说愿意剃发称臣,请求清兵救援。
多尔衮对吴三桂说:“汝等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予领兵来成全其美。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言,亦不忍言。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汝等分谕大小居民勿得惊慌。”多尔衮与吴三桂协议:吴三桂军在内接应,以肩系白布条为标志,开山海关迎多尔衮的八旗大军入关。
返回后,吴三桂依计开山海关迎清军,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李自成没想到吴三桂会让清军入关,面对突然的大军压境,李自成军慌乱溃败。李自成一路败退至永平,清、吴军仍紧追在后,李自成见势不可挽,又对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甚为痛恨,于是杀吴襄泄忿,回北京之后,又杀吴三桂全家三十四口。后来,李自成在江西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势力杀死,身首不知何处,身后事成谜。
山海关一战,关系着明朝灭亡之后由谁接替天下大位。原本看好的李自成,由于吴三桂忽然的引清军入关,而出于对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心理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虽然实力坚强,但最终仍为清军所败。清军也从此役之后,得以顺利进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接掌了明朝之后的中华江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