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服饰 (8)
和涂抹脂粉一样,我国妇女的垂眉之风,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加普及。不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流行这种妆饰。这种现象与贵族统治者的推广、提倡有密切的关系。史称唐玄宗染有 “眉癖”,对妇女垂眉极为热衷,在四,11的时候,还特地让至工垂(十眉田),其中有鸳鸯眉 (又称八字眉)、小山眉 (又称远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 (又称却月眉)、分梢眉、拂云眉 (又称横烟眉)、倒伍眉等等。这些奇异的圭眉样式,在出土的陶俑、壁圭、石刻及传世的唐人绘圭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从田像上看,唐代妇女的圭眉样式,既有形如杜蛾触家的长眉,也有把眉毛画成树叶状的柳眉。唐诗中有 “柳眉梅额倩妆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句,就是指这种眉式。还有一种描绘得比柳叶眉更宽、更宙曲的,在当时叫“月眉”,或称 “却月眉”,因其形状毋曲,似一轮新月,故名。如唐诗:“诏下人间觅好花,月眉人耆选人家”;“娟娟却月眉,新安学鸦飞”等等。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有不少供养人形象,她们的叟眉,就有不少作成这种样式。
阔眉是唐代妇女主眉时采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早在初唐时期,宫廷内外就流行起这种阔眉,描绘时一般都画得很长,在具体壶法上,有两头尖突的,有一头尖突、一头分梢的;有眉心分开的,也有眉头紧靠、中间只留一道狭缝的;有的眉梢上翘,有的眉梢下垂,真是形形色色,岂富多彩。
到中晚唐时,阔眉的形式更受欢迎,周坊(曾花仕女固)中的所有妇女,都作这种妆式。我们从唐诗中见有 “桂叶双眉久不描”之语,所谓 “桂叶”就是对这种短阔之眉的形容。
盛唐以后,画眉之风更加盛行,连一些幼女,都学着大人的模样,描绘起细长的蛾眉。如李商隐(无题)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况。至于那些贵族妇人,更把画眉看得无比重要。其他的妆饰可以不施,惟蛾眉是非画不可的。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天宝七年 (公元748年),唐玄宗封杨贵妃三姊妹分别为韩国夫人、号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每人每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兢国不施妆粉,自街美艳,常素面朝天。”当时的诗人杜甫,也用诗篇记下了这一史实。诗称:“号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珔�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说明兢国夫人虽然未施脂粉,但眉毛还是圭的,只是圭得浅淡一些而已。
额眉间的妆饰也很有特色。温庭筠诗中有句云:“脸上金之细,眉间翠钮深。”诗中的 “翠钮”即妇女饰面的 “花钮”,也就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 “花子”,因为以翠绿色的鸟羽制成,故名。从形象资料来看,唐代妇女使用花钮十分普遍。花钮的式样也里富多彩,菜简不一。最简单的花细样式,只是一个小小的□点,新姐吐鲁番唐墓出土的彩给泥俑,额部就饰有这种固点。复杂一点的是以金箔片、黑光纸、鱼腮骨、螺锚壳以及云母片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形状,尤以梅花形为多见。除此之外,还有描绘成各种繁复多变的固案,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状如扇面,有的和仙桃相似,还有的绘成抽象的田案,粘贴于额上,清新别致,富有谐趣。
转载自《中国古代服饰风俗》文津出版社(//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