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管理界首要大事莫过于学习型组织大师,也是财经畅销书《第五项修练》作者彼得.圣吉来台的演讲。上周四(1月31日),圣吉在台北远企饭店进行唯一一场的公开演讲,主题为“领导力的修练”,吸引800多位听众到场,下午圣吉也首度在台湾举办大型的世界咖啡馆(The World Café)讨论会,集结各界人士约200多人,透过圆桌讨论“第六项修练”-以企业策略与集体智慧创造社会公益。
在此之前,很少人听过“世界咖啡馆”的讨论方式,不知情的人还可能真的以为要去喝咖啡。这种大型的讨论会,过去广泛被企业界使用,目的很多用于共识的建立、组织学习、组织变革、创造力发展、解决问题等所用,这类的方法与工具,随着组织愈形扩大,这类型的互动讨论也就愈被需要。
在世界咖啡馆引进台湾之前,就已经有顾问引进同类型的讨论技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开放空间技术的缘起,是创始人哈里森.欧文于1983年精心举办完一场250人的国际会议后,调查参与者最有收获的时段竟然是咖啡茶点时间,这个讯息激发起他的设计理念,于是开放空间技术就此成形。世界咖啡馆的缘起是来自于布朗与伊萨克观察到自家客厅与餐桌总是有人在高谈阔论讨论一些重大问题,而引发出设计的构想。
这二种方法工具各有其共通点与相异处,我们可以透过二者的比较,让读者思考并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与工具,我们建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适当的引进这类的工具,让组织内的人开始产生对话,有对话就有互动,透过良好的对话与互动,不但可以彼此了解,更能帮忙组织中向下传达价值与理念,向上传达重要的资讯与消息,否则组织中的人互动不良,就容易产生内耗,组织的人一旦发生内耗就会降低生产力与创造力,人才更是难以留住。
世界咖啡馆与开放空间技术的方法有何相同与相异之处?二者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可以透过多人(平等与自由)的对话,让想法在组织中流串。而最大的不同,则是进行的程序、方式,与产出的结果等。以下我透过一些简单的比较项目,来比较二者的差异。
项目 |
世界咖啡馆 |
开放空间技术 |
英文名称 |
The World Café |
Open Space Technology |
创始人 |
华妮塔.布朗、大卫.伊萨克 |
哈里森.欧文 |
创始时间 |
1995年 |
约1983年 |
类别 |
组织学习工具 |
组织发展介入技术 |
型式 |
群体讨论 |
群体讨论 |
强调 |
多元参与 |
多元参与 |
引导师的角色 |
较弱 |
中 |
易学程度(1-10) |
9 |
6 |
使用前提 |
人们本身已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面对眼前最困难的挑战 |
一群需要寻求解答的人,当中没有人自认知道解答 |
常见用途 |
共识建立 解决问题 |
共识建立 解决问题 |
同时开会人数 |
可达一千人以上 |
可达一千人以上 |
讨论规则 |
提出想法、聆听和理解、连结各种想法、共同聆听模式、观点、及更深层的问题 |
四大原则: 1. 来的人就是对的人 2. 发生什么就是当时会发生的事 3. 何时开始就是最对的时间 4. 结束了就结束(没结束就没结束) 一项法则:双脚法则 |
讨论主题的产出 |
各组讨论与票选 |
引导师邀请学员自由提出 |
议题讨论方式 |
网络式:桌长固定其他则大风吹轮转 |
自由选择、可随时更换、重组 |
会议产出 |
对话与交流、集体心得、桌布(海报纸)记录 |
行动方案规画书、蓝图 |
硬体设计 会前发邀请函 海报纸、笔 点心准备 投影机与萤幕 |
|
要 |
成功案例 |
HP、美国品质协会、美国PM烟草公司… |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AT&T、波音公司、梦时代购物中心… |
参考书目:
1.华妮塔.布朗、大卫.伊萨克(高子梅译),2007,世界咖啡馆,台北:脸谱出版社。
2.哈里森.欧文(吴咨杏等译),2006,开放空间科技,台北:开放智慧。◇(//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