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华五千年

中华典故:以人为鉴

“以人为鉴”出自《新唐书‧魏徵传》,鉴,镜子的意思。

魏徵是唐朝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议大夫。他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但唐太宗不计前嫌,任命他为谏官,允许直接询问政事得失。

一次,唐太宗鉴于兵源短缺而应宰相封德彝之请求下旨征用不到参军年龄的中男入伍。当诏令转到门下省时,魏徵竟拒绝旨意而不签字。太宗大怒,直斥道:“朕意已决,事与汝何干?”魏徵回道:“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猎,明年无兽。中男充军,租赋杂徭下降,更何况兵不贵多而贵精,毋须凑数。”唐太宗沉吟半晌,下令停止征兵之事,还赏魏徵一口金瓮。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替唐太宗找来了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郑氏为嫔妃,正要纳入宫中。魏徵劝谏道:“此女子已与陆氏订有婚约,皇帝不抢民女,勿坏人家好事,愿皇上体恤百姓之苦。”但是,其余大臣则称陆郑之间本无什么婚约,而陆氏亦上表否定婚约一事。魏徵清楚简单的说:“陆氏否定此事,是避杀身之祸,不得已才这么做。”太宗不愿再拖延,干脆取消了纳郑氏为妃之事,以免有误。

同年,皇甫德参上书道:“修东宫洛阳,劳民伤财。地租收取过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怒道:“德参要大唐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无发,就心满意足。”魏徵谏道:“上书不偏激不能动主人心,狂夫之言,择善而从。陛下因不再爱听直言而发怒,没了以往胸襟。”太宗转怒为喜,心情平伏,还升了皇甫德参为监察御史。

可以说“唐太宗造就了谏官魏徵,魏徵造就了明君唐太宗”。一朝天子一朝臣,谏官遇上明君方能“谏”。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除唐太宗时代出了一个魏徵,大谏官实为罕见。

魏徵去世后,唐太宗在一次朝会上慨叹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曾经决心保存这三面镜子,内心严格要求自己,以防出现什么过失。如今魏徵没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听到魏徵去世的消息后,我马上派人赶到他的家中。得到了魏徵一封没有写完的信,内中写道:‘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则国家安定,任用恶人则国家衰落。君王对于大臣,有的喜欢,有的厌恶。恨谁就看到他的过错,喜欢谁就只看他的长处,这是很危险的。如果君王能在喜欢的同时知道其短处,在恨的同时知道其长处,铲除邪恶不犹疑,任用贤才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旺发达了。’我仔细想了这些话,觉的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恐怕将来会在这个方面出现失误。所以,我请各位大臣把魏徵的临终嘱托写在你们上朝时执的手板上,以备遗忘。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过错,一定要不客气的进谏。”

“以人为鉴”由此而来,意思是以他人的得失成败,作为自己的参照。

诚如故事所言,上至国家首脑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及时修正自身的错误,乃至政策上的失误,国家何愁不兴旺发达,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

转载 正见文章://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11/50201.html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