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物价以打击通膨恐弄巧成拙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5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夏瑞希编译报导)开发中国家因食品价格不断飙涨而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与日俱增,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物价控制”的措施来因应。政府出面控制物价过去时有所闻,但现在如此普及的运用这种具有潜在风险的控制方式,如果情势扩大,很可能会制造严重问题,甚至波及世界其它地区。
上个月,中国对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要求制造商在涨价前提出申请,但根据市场人士表示,制造商的申请都被驳回。泰国在速食面和食用油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在其它地区,俄罗斯试图抑制某类面包、鸡蛋、牛奶的价格;墨西哥开始控制玉米饼售价;马来西亚则成立全国物价委员会来监督食品售价。
价格管制的短期效应
价格管制可以防止少数企业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也会在一定时期内抑制住老百姓对通膨的预期,因为公众的预期会对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当公众预期未来物价将进一步上涨时,工人会要求加薪,厂家会要求提高商品售价,以对冲生活成本和原材料的上涨。价格管制有效之处即在于可望打破这种螺旋式上涨的恶性循环。
价格管制的长期祸患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价格管制一旦启动,就将面临长期化的风险,管制物价的最大坏处也许在于阻碍了制造商和消费者因为物价上涨而做的一些行为调整。
经济市场由供给、需求而决定的均衡价格因为政府的介入而压低了。对消费者这方面来说,低价格增加了对限价商品的需求,那些原来买不起限价物品的人现在能够以政府规定的低价买到了,这等于以人为的方式提升了需求。对生产者来说,政府规定的价格可能低于他们的成本或大幅减少了利润,那些以较高成本生产的生产者就亏损了,非公营的厂商不可能长期承受亏损,因此他们会停止或减少为市场提供限价商品。
这个结果将导致限价物品比以前更少,同时需求相对更大,就造成一些准备支付政府规定价格的人买不到商品,或是造成抢购现象,引发不安。如果控制物价时间太久,使得生产者缺乏扩大生产的动力,反而会在未来造成物价不稳定地飙涨。
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因
根据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表示,主要开发中国家去年食品价格上扬11%,高于2006年的4.5%。食品价格上升的压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农民改种其他农作物,例如能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biofuels);二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快速成长,以中国对黄豆的需求来说,即由1990年的1100万吨激增至4700万吨;三是国际原油上涨,带动食物的种植和运送成本。
最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高涨,价格管制似乎也难辞其咎。亚洲和中东许多国家补贴或控制燃油的价格,变相鼓励消费者多使用石油。因此,尽管油价飙高,原油需求并没减少,供给仍然吃紧。
全球饱受通膨压力
去年11月份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了6.9%,升幅创11年之最;在新加坡,去年12月份通膨率上升到25年新高,食品是一大原因;泰国今年一月份公布的通货膨胀高达百分之四点三,写下18个月来的新高,其中以食物与饮料的上涨幅度最大;南韩在一月份的通膨率也创下39个月以来最高的百分之三点九。
食品涨价也在墨西哥、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尼等地引爆抗议风潮;像海地这样贫穷的加勒比海国家情况更为悲惨。
对开发中国家来说,许多人民生活困苦,食品涨价会造成社会不安,因而政府管制物价的动机显而易见。中国官员就担心,食品价格失控恐造成乡村躁动,使其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开发中国家很难在短期内放弃物价管制,全球的农业市场恐持续被扭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