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嵩画牛
宋/ 苏轼
蜀(四川)中有杜处士(有道德学问而未作官或不作官的人),好(喜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所收藏的书画有数百件)。有戴嵩《牛》一轴(有一轴戴嵩画的牛),尤所爱,锦囊玉轴(以“锦”为囊,以“玉”为轴,裱装精美),常以自随(经常随身携带)。一日,曝(晒)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用力夹)之两股间;今乃掉尾(举尾)而斗,谬矣(失真谬误)!”处士笑而然之(强笑表示赞同)。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农夫),织当问婢(织女)。”不可改也(是颠扑不破的名言)。
这篇短文很像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牧童,评论唐代著名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失误处的小故事中,寓含深刻的哲理,启发人们不同角度的深思与自省:
即使名家高手,要想正确的表现生活,就必须深入生活,细致观察生活和熟悉生活,否则就会脱离现实,被熟悉的明眼人所耻笑,如此有成就的大画家,还免不了出现错误、缺失,何况一般人呢?从这儿我们也该联想到,长期生活在某个领域的人,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他们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具有这方面的专业长才,如农夫之于“耕”,织女之于“织”,牧童之于“牛”,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人类各行各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他们都掌握着不同的专业知识,并无尊卑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你我有需要时,请益求教的对象。
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评论说:“此画斗牛也。”由于他熟悉牛的习性,一语肯定指出此画是“斗牛图”,他更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画的是两牛举尾相斗,明确的指出名画家的失真,这是内行话,是其他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可高于画家多多,所以他的批评得当,让杜处士只能苦笑认同。
当孩子常在您跟前抱怨老师偏心、不公、大小眼;甚至同学之间发生更大的纠纷而认为师长处置不当,造成自己的宝贝身心受创;或者您觉得某一项家庭作业家长无法配合而认为老师有意刁难……等等事件,您一定心血沸腾,立刻要找老师理论。贤明的家长,请稍安勿躁,想想上面这个故事的主旨何在。
现在的老师难为啊!台湾的老师从台湾头考到台湾尾参加甄试:笔试、口试、教学演示……,身经百战,录取之后才能上台执教,才能取得教师认证。这还不算之前一路的苦读与努力,所有教育专业知识的培养与钻研,以及任教之后的教材准备与课后的作业批改、处理……等等,背后所花的心血和精力那真是不足为外人道。
就算经验尚未老到,处事手腕依然青涩,可的确是本着“教育是良心事业”的理念,战战兢兢的教导着您的孩子。千万别预设立场去对待事情,如果您要明了事情的真相,那么先学习去除成见,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敬重他的专业素养,尊重他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考量点,所做出的处置方式,尽力的配合他的专业观点,毕竟这方面的知识是我们所欠缺的。
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对孩子是否太宠了?有否失之偏袒?是不是您疏忽了她好习惯的养成?是不是忽略了他一些不良的小动作,而干扰或侵犯了同侪?是否是自己的身教影响所造成的后果,那就得赶紧调整自己了,因为孩子是您的一面镜子。
其实,生活处处是知识,人人个个是老师,每个环境都是学习的场所,就看你的着眼点,就看你的用心处,就看你是否敬重、看重与尊重不同的专业领域与专业知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