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名医专栏

中医整体观对妇科临床的意义(二)

中医整体观的另一个概念,是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一体。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而人体也必然会相应的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如《阴阳应像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此外,如春天之脉象为弦脉,夏天之脉象为钩脉,秋天为毛脉,冬天则为石脉,这些脉象的变化说明了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大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在病理变化方面,中医学则是强调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正气虚弱所致;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自然解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转归和预后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灵枢·四时气篇》说:“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虐,冬善病痹厥。”说明不同的季节有着其季节性的好发疾病和时令流行病。

季节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当然也会体现在妇科方面,如:《内经》指出:“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隆起。”此说明了妇女月经的运行,与天地寒暑之气,有相应的关系;所以在调治月经疾患时,也应考虑此因素。例如:有一些妇女的月经周期在暑热季节会多有提前,寒冬季节则多有错后;而崩漏患者夏季发生的频率则较高于冬季,而带下病属虚寒者,则冬季发病较甚,病属湿热者,则夏季发病较甚。因此,在诊治妇科疾病时,要掌握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因素,因时制宜。有时还要利用季节气候的转变条件来进行疾病的调治,如:寒凝血瘀的闭经、痛经、月经量少,则可多利用夏季来治疗,以提高疗效,反之亦然。

此外,古人认为人体气血的盛衰及发病,与月亮的盈亏也有一定的关系。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岁露篇》:“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人也卒暴。”

另外,月经病的治疗也应考虑到月经周期不同的特点;如经前月满气血实,治不可蛮补,以免实实;经后月空气血虚,治不可妄泄,以免虚虚。《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古人这些观察与经验对妇女病的治疗实际上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实,不仅四季和月亮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在一日之中的昼、夜、晨、昏的变化,在幅度上虽然不及四季明显,但人体的阳气在一天中的晨、午、昏、夜都有生、长、收、藏的规律,疾病也有着“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不同变化,所以掌握昼夜的阴阳变化,对中医临床的调治上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转载自正见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