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不是历史学家,但现在却要执笔写中国现代史了。
因为中国现代史整个都被篡改了,其中充斥着谎言与欺骗,毒害着几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毒害着中国的青年一代。
从未有过一种邪恶势力如此的篡改历史的。
也从未有过一种历史像中国现代史那样被篡改的。
当你读过历史的真相之后,你才会明白:原来自己曾被如此恶毒的欺骗过……
中华民国实际上是汉满共和的结晶
对于中华民国的缔造,孙中山先生与他的革命党人功劳卓著,而清皇室及满族人的明智大度、顺应民心,对于中华民国的顺利产生,也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此作为革命纲领。“民族”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就是推翻帝制,实行民主,“民生”就是平均地权,建国振兴。
由于满族皇室的从容大度,主动逊位,使“驱除”满族成为了不必要,出人意料的实现了汉满两族,加上蒙、藏、回各族的大团结。这是汉族的大幸,也是满族的大幸,也是中华的大幸。
在一个剧烈的历史更替中,汉满两族没有留下任何仇恨,没有留下后遗症,这确实值得史家大书一笔。
在这一巨大的历史更替中,可以说,孙中山是动于外,而满族开明派是动于内,他们共同完成了共和体制,肇造了中华民国。
有人说:孙中山由于没有彻底把清皇室“驱除”出去,造成了革命不彻底。这是民国开创者的一大失误。
其实,后来出现的复辟,可以说与清皇室没有什么关系,清皇室更没有主动策划过任何复辟,虽然张勋复辟是把清帝从新摆上帝座,但那时的清帝是身不由己的。也就是说,后来出现的帝制复辟、民主不能很好的实现等事件,与保留并优遇清皇室没有任何实质的关系。
孙中山:文弱的国父
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我们的现代国父,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清楚的。他宣导的“天下为公”理念,至今仍应是所有的为政者、所有的中国人的座右铭。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并终生为之努力,其精神至今仍感人至深。
但孙中山又是一个文弱的国父。
中国历史的规律是“王者治国,兵征天下”。但综观国父的一生,其文韬卓著,而武略稍缺。这就使的他在缔造和维护民国的过程中处处受制于人,难以舒展。
孙中山少有大志,又游历西洋,学贯中西,所以他能综合中西体制之优劣,提出中国的民主体制方案。他做过医生,却走上了医治国体质弱病症的“医生”之路。他著书立说、到处演讲、创立组织、筹款置兵,可是他首先是个读书人,是个书生,所以他没有亲身组建军队,没有领兵作战。前期他依赖黄兴,中期是得助于蔡锷,后期是寄希望于蒋介石。他曾寄希望于军阀,但终归失望。等到他明白只有亲自“兵征天下”、创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命运留给他的时间却已不多了……
上天赋予了他国父的使命,却没赋予他足够的武略,所以使初生的民国先天不足,注定了民国历程多艰。
“文治武功”,由于缺乏一者,所以国父的一生非常的艰难,其志难伸,令人感喟,也令读史者深为感伤与同情。
在与袁世凯谈判中,由于在武力上没有优势,革命党人只能做实质性的让步,被迫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把初生的民国的命运置于一个不可测知的未来。
孙中山在与内部人士的争议中,由于他只有威望而没有实力,最后也不得不同意妥协派的意见,把民国的命运置于袁世凯的控制之下。
在历史上,在每一次历史大更替中,开国者都是凭借文韬武略,扫平群雄,统一中国,才能开创一个长期的时代。
孙中山先生由于手无一兵一卒,对于内部的妥协意见他无能为力,对于军阀的三心二意革命,他无能为力,他还曾受陈炯明的炮火轰击,差点丧生……
这不怪我们的国父,因为上天没有给他这样的禀赋,上天看来是有意与中华民族为难。正是由于他没有武略方面的禀赋,没办法为民国奠定一个长期的基业,才使西来幽灵有空子可钻,有机可乘,最终窃国弄权,祸乱中华。
清皇室:受尊敬的退位者
末代清皇室之所以受尊敬,一方面是他们主动的从内部开始种种的民主宪政探索与改革,为民国的顺利产生扫除了很多内部障碍;另一方面是他们深识历史大势,不恋权位,为免生灵涂炭而主动逊位,虽然他们也曾做过一定的反抗、挣扎之举,但那毕竟不是主要的,他们基本上顺应历史潮流的,所以他们也理应得到历史的尊敬,理应得到国人的优遇。
近读《清史稿》,深深的为清朝末代皇帝及皇室的广阔胸襟所折服,他们顺应民心,不执于一己一家一族之私,为免生灵涂炭,他们不惜放弃权位,主动退让,同襄共和,助成新政,肇造民国使国家能顺利的过渡到新国体。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也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主动顺应民心、放权让位的奇事义举。很值得当权者借鉴啊。
历史上很多垂死的王朝即使是在最后一刻也要拼命挣扎,徒使生灵涂炭,最后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家破族灭的下场。这与清帝从容退让、保全家族、垂名史册相比,是何等的远啊。
返观时事,垂死挣扎的恋权者将把全国人民拖入无法估量的灾祸之中,自己也将因为垂死挣扎而最后丧失全身而退的任何机会。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巨大的悲剧!明智者应当识时度变,顺应民心,当机立断,切不可成为历史的罪人啊。(待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