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疾病
(一)疾病概述(Identification)
屈公病是经由受屈公病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屈公病毒最早是在1953年,从坦尚尼亚(Tanzania)的病患血中分离出来,之后该病毒陆续在西非、中非、非洲南部及亚洲地区被发现。
病毒存在非洲许多地区,并且可能在蚊子及猴子之间传播。感染屈公病大部分会出现发烧、头痛、疲劳、恶心、呕吐、肌痛、出疹及关节痛,与登革热症状非常类似。
一般症状会持续几天到二周,和登革热、西尼罗热及其他的节肢动物传染的疾病不同处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会持续数周的倦怠感。有些个案关节会痛到无法行动,并持续数周或数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着语言中,原意指“痛的将身体弯起来”,而典型的登革热并不会出现长期的关节痛。
(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从1953年,许多报导指出屈公病在非洲及东南亚造成流行,并造成数十万人感染,由于感染屈公病临床表现与登革热非常相近,且屈公病流行的地区也是登革热的流行地区,所以许多感染屈公病的病例被误诊为登革热,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比报告出来的高。
屈公病全球流行区域涵盖撒哈啦沙漠以南的非洲(sub-Saharan Africa)、亚洲及南美洲的热带区域。2005年迄今在印度洋的岛屿如塞席尔、模里西斯、马约特、马达加斯加及印度的部分地区(Karnataka, Maharastra, and Andra Pradesh)发生大规模流行,并造成西欧,如法国、比利时等国许多境外移入病例。
台湾地区埃及斑蚊主要分布地区在嘉义县布袋以南各县市,白线斑蚊分布于全岛平地及高度1500公尺以下山区,一旦屈公病病毒入侵台湾,不能轻忽发生疫情的可能性。
(三)感染源(Infectious agent)
屈公病病毒分类上是属于Togaviridae科 Alphavirus属,主要经由埃及斑蚊或白线斑蚊将病毒从灵长类动物传给人,斑蚊以外的蚊种,也有可能是传播的媒介。
(四)传播媒介
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为人与病媒蚊间的传播循环。在人类的主要病媒蚊是埃及斑蚊或白线斑蚊,其他蚊种,也可能是传播的媒介。在1972-1996塞内加尔的调查,曾于其他斑蚊(Aedes furcifer, Aedes taylori ,Aedes furcifer-taylori,Subtotal Aedes (Diceromyia), Aedes luteocephalus, Aedes africanus, Aedes neoafricanus, Subtotal Aedes (Stegomyia), Aedes dalzieli, Aedes argenteopunctatus, Aedes vittatus, Subtotal Aedes (Aedimorphus), Anopheles coustani, Anopheles rufipes)及家蚊(Culex ethiopicus)分离出病毒。
(五)传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屈公病有两种循环:
1、非洲森林循环:在野生灵长类和斑蚊之间循环(arboreal Aedes mosquitoes),类似丛林的黄热病病毒。
2、城市的屈公病疫情经由蚊子叮咬人类传播,为人 – 蚊 – 人循环。在城市的屈公病疫情是偶发性,但属爆发性的。
(六)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潜伏期最短为2天,最长可达12天,但是通常为3-7天。可能有无症状的感染,但是无症状感染发生率目前并不清楚。
(七)可传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不会直接由人传染给人。
预防保健
目前无疫苗可使用,以预防蚊虫叮咬为最重要的途径。
(一)户外活动时须使用防蚊液。建议使用含DEET的防蚊液并依照标签指示说明使用。
(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裤,衣服上应喷洒防蚊液,以增强保护效果。
(三)至流行地区活动时,应选择装有纱窗或空调设备的居住场所。
(四)清除孳生源。
(五)如果生病,要待在蚊帐内或室内,避免蚊子叮咬造成更进一步传染。
治疗照护
并无特定之抗病毒药物,以支持性疗法为主,如卧床休息、输液供应,使用acetaminophen等药物舒缓病人的疼痛与发烧,阿斯匹灵(aspirin)应避免使用,以减少出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