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与包子这两兄弟会退流行吗?由于有网友问起这个问题,所以我也上维基百科考证了一下馒头的历史。
据说春秋时代咱们中国人就开始将发酵后的面团蒸制食用,当时称为“酏食”,而根据晋人笔记记载,“馒头”这个名词出自三国时代,当时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讨伐孟获,但是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身为上国宰相怎么可以用真的人头去作这种事情呢?所以诸葛亮命士兵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并将其命名为“瞒头”,即欺瞒河神之假头之意,另外一种说法为“蛮头”,即蛮人之头之意。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有无包馅均统称为馒头,直到北宋才开始将有馅的馒头称为包子。
2007年底大陆针对“小麦粉馒头”由国家颁布了统一的标准,针对馒头的原料、外观、内馅、口感、生产方式等要素作了规定。这个标准的颁布挺有趣的,因为这么不起眼的民生消费品从此以后有了法律规范,不知道馒头先生自己会不会因为“我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馒头”为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此以后馒头有了一个法律上的定义,算是好事一件。
既然包子与馒头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物且现在还有很多消费者,所以我保守的估计这类产品再继续流行几个世纪应该不是问题,也不用担心没有人会吃,以行销管理顾问的口吻来说就是“这个产品的市场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问到包子、馒头会“退流行吗?”我倒是比较关心如何让包子与馒头“流行”起来!因为外来的汉堡已经在中国流行好几十年了!充其量只可以说代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曾经加入这场土洋战争,但是目前看起来还需要多多努力。要如何让包子与馒头流行起来,我试着由产品、价格、通路、促销这行销4P来思考的结果,也许可以先由产品与通路这两点来下手会快一点。
近几年由于全球面粉价格普遍飙涨的情形,在台湾已经开始有人用米来作面包的替代材料,如果当面包已经可以不用面粉制成,那馒头与包子是不是也可以乘机思考如何藉由改善“体质”来获得新生命?无论是外型、成分、添加物的改变,或者是馒头蛋、菜包、肉包这些内馅的创意,也许可以有人试着把馒头与包子作些革命性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惊艳。或者是由健康的概念来作些突破。例如之前我遇上一个以羊奶加上葡萄球菌作馒头的帅气牛仔,我就认为他的馒头在“产品”方面是有特色的,只可惜在“促销”手法上没有太多的突破所以就跟一般产品的下场一样。但是馒头与包子这种民生消费品要有革命性的突破,我想还是要期待某位有热情的馒头师傅的出现,因为有了热情才会有创意与干劲,否则像我们这种外行人就算有很多的想法也无法付诸实现。
再来谈通路的事情,最近我一直有一种行销上的逻辑,只要是东方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产品,就可以往西方市场作发展。因为当东方人只把馒头当生活的一部分,对西方人来说那可能是一种东方的文化,就像前几天拜访了一家已经开业三十年的高级旗袍设计厂商,我就向他们建议应该试着把中国优雅的旗袍文化往西方去推广市场才会大,这就是改变通路的概念,但是一般我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人力与财力,所以每当有同行用这种概念在欧美等地获得成功的时候其他人只能干羡慕。谁能够第一个在时代广场销售馒头与包子,也许这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就因你而开始流行全世界喔。@
行销智慧:包子与馒头这种产品以前没有流行过,但是未来可以
“本文作者现为多家中小企业产品行销管理顾问,个人MSN与信箱为 cks1007@msn.com”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