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国古代史

《贞观政要》选读(十三)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说:“我发现自古以来用仁义治国的帝王,国运均长久;而用刑法治理人的,虽然能救一时的弊端,但败亡也很快。前代帝王成功的事例,足以作为借鉴。现在我打算专用仁义诚信治理国家,希望能改变近代浮薄狡诈的社会风气。”黄门侍郎王珪答道:“天下仁义之风气丧失很长时间了,陛下在这种情况下治理国家,弘扬仁义道德,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这是万代的福分。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天下的,关键是招揽贤才。”太宗说:“我希望招揽贤才的心情,就是睡梦中也念念不忘啊!”给事中杜正伦进言说:“哪个时代都有人才,可随时发现随时任用。哪能等到梦中见到傅说,遇到吕尚,然后才治理国家呢?”太宗很赞赏他的话。

贞观二年,太宗皇帝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原来以为,大乱之后社会风气难以短时间内变好。近来发现百姓逐渐懂得廉耻,官吏和百姓都遵守法纪,盗贼日益减少。因此知道人民没有固定不变的习气,只是看国家治理的好坏罢了。所以,治国之道,必须用仁义来安抚百姓,向百姓树立朝廷的威严和诚信,并顺应民心,废除严刑酷法,不做荒唐怪诞的事情,天下自然会平安无事。你们应当都按这个原则办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上奏道:“最近查看武库里的兵器,发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整治军队,防备贼寇,固然是重要的事情,但我却希望你们多留心治国之道。你们都要竭尽忠贞,使百姓能安居乐业,这就是我的兵器。隋炀帝哪里是因为武器不够多而招致灭亡的呢?他败亡是由于不施行仁义,而使群臣百姓怨恨、群起反叛的缘故啊。你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贞观十三年,太宗皇帝对群臣说:“树林茂密,鸟儿才来栖息;江河广阔,鱼儿才能畅游。积累仁义,天下万物则自然归顺。人们都知道要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才能使灾害不发生。仁义之道应当在心中常常思考,并时刻都不要忘记。如果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这就好像用饮食维持身体,总是让肚子吃饱,才可以维持生命。”王珪叩头说:“陛下能深知这些道理,真是天下的幸事啊!”

评讲:今天选读的这几段古文中,笔者认为太宗皇帝有两句话很值得深思,一句是:“人们都知道要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才能使灾害不发生。”现在的很多人把“灾害”前加了“自然”两个字,也就是认为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却不知道灾害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想使灾害不发生的因素就是多行仁义之事。换一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君、臣、百姓都能守仁义,讲道德,那么这个国家肯定不会发生什么灾难。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就告诉了大臣们一个国家兴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不是这个国家的武力多么强大,兵员多么充足,而是执政者必须行仁义之事,并顺应民心。房玄龄在向唐太宗报告说库房里的兵器比隋朝还多的时候,唐太宗反而说,隋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缺少兵器,而是因为缺少仁义。唐太宗说的“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堪称为至理名言。

如果一个政权不仅不行仁义,而且还变本加厉的残害老百姓,那么它做的坏事越多,灭亡的越快。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那个政权表面看起来好像很强大,有很多军队和警察。其实军队的官兵和警察也都是老百姓的子女,当他们认清了这个政权的邪恶本质时,也会起来推翻它。所以,一个邪恶的政权,它的军队越多,也许对它越危险。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一个政权人心涣散之时,各地的“诸侯”都起兵讨伐,这个政权很快就灭亡了。桀、纣、幽、厉及隋炀帝的例子就是明证。

转载 正见文章://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11/13/49320.html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