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周盈成日内瓦二十六日专电)当前的自然保育活动中,“文化”议题更加突出,这是国际自然资源保育联盟(IUCN)十月初在巴塞隆纳举办的世界保育大会中显现的主要讯息之一。
十月五日起为期十天的世界保育大会,前半部是交流论坛,分为十二个主题“旅程”。“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原住民族”旅程中,不计静态展示,大小讨论活动有五十多场,场次之多是所有旅程中数一数二;从大会发布的文件和召开的记者会来看,这组主题出现的频率也特别高。
该旅程负责人、IUCN社会政策资深顾问欧威多指出,文化面向在这次论坛中受到许多与会组织强调的程度,“不仅和以往的IUCN活动相比,包括与其他各种环境议题场合相比,都特别高。”
人类文化多样性近年愈来愈被保育界认为与生物多样性高度相关,且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永续。主要的概念是各民族在其传统生活的地域,发展出利用当地资源和适应当地环境的知识、实践和价值观等;维护这些传统文化常同时有助于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反之亦然。而事实上指涉的常是原住民族文化。
但正如欧威多所说,在这个宽松的认知下,“基于不同的价值和理解,人人对于何谓保育、应该如何进行,也意见分歧,许多想法并没有反映在国际或国家层次的正式保育政策中。”有人主张纳入更多观点,有人则担心这么做会“稀释”了保育工作的标准。
因此,他说,透过五天的论坛,IUCN的会员组织密集讨论甚至激辩,促进了后五天在会员大会上凝聚共识,做出决议,形成这个世界最大保育网络今后的方针。
例如“自然圣境”就是一个热烈争辩的文化与保育议题。自然圣境是指对于当地人民和社区具有“特殊精神意义”的地上或水域地区。在世界各地,政府对于这类地点,包括划入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后的管理,往往与当地人民想法冲突,或是在过程中剥夺了他们参与的权利。
IUCN和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论坛期间发表厚达百页的“保护区中自然圣境”管理的指导原则,会员大会接下来也通过“承认与保育保护区内自然圣地”的决议。其中,对于当地社区和原住民族的文化价傎、需求和权利都加以强调。
另一方面,保育组织希望维护的生物及文化多样性,其实也常与在地人民追求发展的方向不同;在地社区快速变迁中、甚至传统的文化也未必都有利自然永续。面对这种紧张关系,欧威多认为,保育组织应和在地社区进行知识和观点交流,最后还是要由后者决定。
要维护自然与文化的永续,经济生计非常重要。荷兰籍的传播顾问布劳华在论坛期间发表一本新书,报导了五十种“亚马逊的永续产品”,包括巧克力、机能饮料、香皂、衣物等。
他举例说,在亚马逊雨林中容许有限人类活动的缓冲区内,靠着采集野生的巴西坚果和玻利维亚咖啡豆,就可以养活两千人。而这些采集是不破坏原有环境的。
布劳华说,这些“美丽的雨林产品”显示出在地人民不需破坏珍贵的自然资产,就可赚取收入,也向企业界提供了另一种正面的商机。
总部设在瑞士格兰德的IUCN拥有包括政府与非政府在内的一千多个组织会员,这次召开的四年一度世界保育大会,据称有来自全球八千多名各界人士参与。
这次也前来加参论坛活动的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研究所教授李玲玲说,台湾学界一直都有参加IUCN几个委员会的学术活动,以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和物种生存委员会为主。至于政府,则一向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