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
因为构成工业革命的这种从摇篮到坟墓设计模式一直没有受到质疑,即便是一些表面反对那个时代的运动,本身也显示出它的缺陷。例如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解决方案,这种思想在上个世纪成为主流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设计领域,这种理念以“国际风格”运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场运动是由反对维多利亚时代建筑风格的密斯,葛罗培斯和柯比意*在廿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发起的(那时,哥德式大教堂仍然被设计与建造),它既有社会目标也有美学上的目标。他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用干净的、极简的、能满足最基本要求的、不受财富和阶级差异影响的建筑,来代替那些不卫生和不公平的住房现状:富人们住在装饰豪华的地方,而穷人住在简陋、有损健康的地方。有了运送大量玻璃、钢材、水泥和消耗石化燃料的便宜交通运输,工程师和建筑师们便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建造这种风格的建筑。
今天,这种“国际风格”渐渐演化成流于平庸的风格:呆板、单一、没有地方特色(不考虑当地的文化、自然条件、能源和物质循环)的建筑结构。这种建筑物极少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特点或者风格,如果在柏油加混凝土的“厂办区”周围还有一处没受到破坏、优美的自然风景,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些建筑的内部设计同样令人感到乏味:密闭的窗子,嗡嗡作响的中央空调,虽有暖气,但缺少阳光和新鲜空气,还有统一式样的日光灯照明。这些建筑本来就是为了用来摆放机器而不是为人设计的。
“国际风格”的创始人原想表达对人类“平等”的希望。然而在今天,那些仍然使用这种风格的人却是因为它简单、花费不高,不需因地而异。不管是在冰岛首都雷克亚维克还是缅甸仰光,它们可以在外表和功能上完全一致。
在产品设计中,泛用型设计的经典例子是大规模生产的清洁剂。尽管各地的水质不同,需求各异,但是主要清洁剂制造商还是只为美国或者欧洲设计一种清洁剂。比如说,生活在当地水质属于软水的消费者,像美国西北部,只需要少量的清洁剂,而生活在硬水水质区的消费者,比如西南部,就需要更多的清洁剂。但是在设计清洁剂时,厂商只考虑让它们能够起泡,能够有效地去污除垢,杀死细菌,而不管硬水还是软水,是使用自来水还是泉水,还是使用溪中有鱼的的河水;也不管最终是否要排到污水处理厂。制造商只是加入更多的化学去污剂来消除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差异。
想想,如果清洁剂能够洗掉油腻的菜锅沉积了一天的油污,那么当这种清洁剂与鱼类光滑的鳞或是植物的蜡质表皮相接触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经过处理的、和没经过处理的废水以及废弃物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海洋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研究已显示,来自家用清洁剂、去污粉和药品的化学物质,与工业废弃物一起流进排水沟里的污水中,对水生生物有害,届时会引起生物的基因突变和繁殖能力下降。
为了达到泛用型设计来解决一切问题的目的,制造商的设计都是针对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说,产品的设计总是以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来考虑,因此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此就可以保证产品适用的市场最大。这也反映了人类工业与自然界特殊的关系—人类在设计时总是针对最坏的情况,因为人类总是把大自然看作敌人。@
摘自 《从摇篮到摇篮 绿色经济的设计提案》 野人文化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