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7日讯】神韵艺术团的《顶碗舞》给人们带来了草原文化特有的美感。
蓝天下,辽阔的蒙古草原,山峦迭翠,漫山遍野的野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随风飘舞的白云轻抚着地上的野花,飞舞的彩蝶自由的穿梭于花丛之中。
一群蒙古族少女随着节奏轻快的乐曲,头顶着盅碗翩翩起舞。充满活力的天真少女,时而潇洒飘逸,时而热情奔放。轻盈的舞姿若行云流水,抖动双臂像随风起伏的碧波,翻转腾挪似飞舞的彩蝶,热情奔放似骏马奔腾。袅娜的舞姿,配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背景,观众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最后,蒙古族少女向客人献上奶茶,你似乎可以感受到奶茶飘逸着浓香,感受到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豪爽,感受到蒙古少女的纯洁和善良。
《顶碗舞》的起源
《顶碗舞》也叫《盅碗舞》或打盅子,是蒙古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蒙古草原,是蒙古族在欢宴节庆、亲友团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后又形成群舞。舞蹈节奏欢快、舞姿柔美、变化丰富。
大草原孕育了蒙古民族豪爽奔放的性格,因而舞姿也显得潇洒飘逸,热情奔放。
《顶碗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传说起源于古代打仗时获胜利的人们在庆典宴会,拍掌击节,击酒盅助兴。表演者一手持两个酒盅叠在一起,大拇指肚托下边的盅底,中指按住上一个盅的里边,食指和无名指的内侧夹住上一个盅的外侧缘,两个酒盅击打时,用上边的盅嗑打下边的盅,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随着盅碗银铃般的响声,舞者慢慢站起,两臂伸展,屈收,在胸前环绕,前进后退或绕圈行走。盅碗舞的特点是肩部动作多。生活在大草原的蒙古族白天骑马、套马、剪羊毛、挤奶、摔跤等动作都要动肩,所以形成盅碗舞的动作多以上半身为主。
《顶碗舞》据说从元代就开始流传了,《历代旧闻》注云:“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瓯灯起舞”,足见其历史悠久。
《顶碗舞》的舞姿特点
《顶碗舞》难度大,要头顶着一摞碗完成走场步、揉臂、抖肩、转体等动作,尤其是顶碗平转、顶碗跪转等动作,更加展现了演员的舞蹈功力。恬甜舒展大方、轻松流畅、韵味十足。
《顶碗舞》温雅婉约,以琵琶、胡琴、筝伴奏弹唱和之。基本上以跪、坐、立等动作在原地起舞或小范围腾挪翻转。舞者主要凭借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技艺精湛者,可头上顶一叠碗,双手各执一道具或各托一燃灯,一边快步奔走,一边作流星似的盘旋绕动,这时灯焰摇曳飘忽,舞姿轻曼优雅,器乐婉约流畅,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欢愉。
看完《顶碗舞》人们不禁遐想:生命是这样美好,充满着希望!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闪光,绽放出希望的辉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