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10日讯】由于家中在猪年年底前新增了一只小猪,我在肯塔基州整整闭关帮佣了一个月。从早到晚,除了天天想念加州的阳光外,就是和大小孙子鬼混。大孙子正处在“两岁娃儿狗都嫌”的the terrible twos年纪,家里到处设围栏,试图将他“关”在安全的区域,所有橱柜加装反扣机关,仍被他一个个地发现突围的方法,于是锅碗瓢盆全成了他的打击乐器,不亦乐乎!两岁是第一次开始与人产生“权力斗争”的时期,谁的意志力(will power)强,谁就得胜。有些父母或照顾者在筋疲力尽之后,采取投降策略来解决问题。小孙子早产一个月,目前仍悠游在混沌一片的“自闭期”(autistic stage),只要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就搞定了。
在大孙子午睡和晚上睡觉前,我常哼唱两首中西不同的催眠曲来哄他入睡。一首是由吕泉生作曲,其岳父萧安居先生和画家卢云生先生分别填词,颇能代表台湾父母心声的“摇婴仔歌”。此曲曾在1993年入选为世界十大摇篮歌曲之一;而另一首则是来自布拉姆斯的“摇篮曲”。当我细细去品尝这两首歌词中的意境时,发现它们述说着,也代表了在东西两种民族文化特性下的不同亲子关系。
首先来谈谈布拉姆斯的“摇篮曲”。此曲有不同的歌词,大同小异,仅以我记忆中的歌词,和布拉姆斯的原文翻译歌词片段,分诉于下。
宝宝睡呀,快快睡,窗外天色已黑。
小床满插玫瑰,晚风吹入梦寐。
静静听,寂无声,宝宝睡在床上。
好宝宝,安睡了,愿你睡到天明。
甜甜的睡去,小宝贝,
天使都在附近照看着你。
无声的夜,安渡着你上达
那爱的梦园地。
前面一段的歌词,有许多客观环境上的描述。在西方的家庭,以美国为例,在婴孩出生前,大半的父母都是费尽心力,安排布置一个温馨、安静、可爱的婴儿卧房,来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训练他的独立,少有与父母同床而睡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安全的,父母因疲惫熟睡时,棉被、枕头容易盖住婴儿,甚至压到婴儿也不自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理性的,时刻亲吻拥抱,“我爱你”不绝于耳。但对孩子行为上的教养,则大多清晰有序,采用“行为养成术”(behavioral modification),赏罚分明,并善用“增强法”(reinforcement)来塑造孩子优良的行为。
第二段原文翻译的歌词,则显示出宗教信仰是维系西方社会道德和家庭安定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天“赐予”、“托管”的礼物,孩子平安的成长,除了有赖父母悉心的照顾外,每个孩子都有护守天使的陪伴和助佑。他们是父母的孩子,也是神的受造物,父母不能只一味地据为己有。依着年龄的增长,要放手,要尊重其个人成长上的自由意志,不能以父母的权威高压孩子,孩子不是用来满足父母“未完成的梦”的工具。
再来看看吕泉生的“摇婴仔歌”,它后来普遍流传完整的歌词共有六段,由婴孩时期述说到孩子长大,结婚生子,父母殷切疼惜的过程和辛劳。每段都是以当时家乡妇女们边抱着婴孩边念着:“婴仔婴婴困,一暝大一寸;婴仔婴婴惜,一暝大一尺”为开头的。后面的六段歌词分别是:
1. 摇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你是我心肝,惊你受风寒。
为许多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如同黏在心上的一块肉,彼此的连结、依恋很深,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2. 一点亲骨肉,愈看愈心适,暝时摇伊困,天光抱来惜。
“癞痢头的儿子是自己的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对自己的“产品”十分满意,越看越欢喜。
3. 同是一样子,哪有两心情,查甫也着疼,查某也着晟。
一般的样版印象都认为“重男轻女”是中国农业社会的普遍现象,但这段歌词却告诉我们养育孩子要男女平等,没有差别心。男孩要疼惜,女孩也要栽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并非人人赞同的社会准则、规范。
4. 细汉土脚爬,大汉欲读册,为子款学费,责任是咱的。
在一般中国父母的观念里,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生活上的所需,父母都尽量无条件的供应。尤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孩子的学费是父母要操心张罗预备的,我们只要经济能力许可,大多不忍心要求孩子要出去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反倒是,我常听闻一些青少年想打工赚零用钱,父母会好言相劝:“只要专心用功,以后赚钱的机会多的是,现在为了赚些小钱,影响学业,得不偿失呀!”只有在拗不过孩子的坚决意志,才会勉强答应。
5. 毕业做大事,拖磨无外久,查甫娶新妇,查某嫁丈夫。
父母总是怀着希望,等孩子长大,拿到学位,功成名就,能嫁娶好人家,父母的一切辛劳不会太久,也是值得的。
6. 疼子像黄金,晟子消责任,养恁到嫁娶,阮才会放心。
从小把孩子捧在手掌心,像黄金宝贝一样的疼着,养育栽培孩子,完全是父母的责任,并不要求回报,并不是人人都有“养儿防老”的期盼。多么无私无我的爱与亲情!只有牺牲与奉献,不要求孩子还报“返哺之恩”。直到孩子成家立业后,父母才放下亲职的责任,安享晚年。有些因成年子女的工作忙碌,许多祖父母可能都还要继续负起教养孙辈的责任,名之为“含饴弄孙”,获享“天伦之乐”。
以上所述,可能很多人会认为那是传统的中国(东方)社会才会有的现象,现在的开明父母亲职,其实东西方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从肯塔基州回到南加州后,几乎每天都看到在十八号国际电视台的一个广告。此电视台的副台长是一个中国通,他以其洋腔洋调的中文,大力鼓吹父母购买XX大学录取内幕的DVD。一位像是中国母亲的女士,则用英文回应说:“我想尽办法去了解,‘我’能做什么,(然后改口为‘我们’能做什么,)才能使他(孩子)显得与众不同…(而得到名校的青睐。)”
如果根据心理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依德 (Freud, Sigmund)Parapraxes 或slips of the tongue的说法:人在无意间说溜嘴的话,才是这个人在他的潜意识中真正想说的话。那么,我们可将这位女士所说的话解读成,“视孩子上长春藤大学为‘己任’”,大概是与她的原意相差不远吧!
原来,尽管在网际网路如何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亲情的执著,父母对子女的多少关怀、多少期待,其实都还是根深蒂固地深植在父母心中,这份属于“根性”的亲情,随着吕泉生的“摇婴仔歌”,世世代代继续徐徐传唱出……
无论专家学者们如何呼吁,父母与子女之间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界限(boundary),才是最有益孩子的成长。但是,父母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还是能让人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
(作者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