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野:我不是秦始皇,但我是一个中国人

——对秦始皇陵开发的忧虑

李野

人气 1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6日讯】最近,国内“经济学专家”张五常教授,在网上写了关于开发秦始皇陵的一系列文章,点击迅速攀昇至百万量级,而且被各大网站转载,在国内又掀起了一股“秦始皇热”,结合最近几次两会期间,个别陕西代表屡屡提出开发“乾陵”和“秦陵”的提案。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对以秦始皇陵为首的一些古代帝王墓葬的商业开发有着不小的热情。通过张五常博客的回复就能够感到,赞成者占绝大部分。而这样的情况也正是笔者所担心和痛心的。

因此,我觉得很是应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表白一下身份,在下并不是教授也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普通的炎黄子孙,至多也就是曾经在大学里粗浅地学习过汉语言文学和法律,所以我的观点可能未必权威。但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秦始皇陵这份祖先留下的遗产,至少也应该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至于最终结局如何,并不是我或者张教授可以左右。我的本意只是想,让更多的国人能够对这笔只有一次“使用”机会的巨大财富,有一些更加理性和慎重的思考。不要做出让祖先、自己还有子孙后悔的事情。

张教授显然是比较赞成现阶段开发的人,在文章中他对反对派有两点批评。我作为一个反对派就从这两点谈起

第一,是一个道德问题,也就是大家说的,我们不能打扰先人之墓。张教授对此的反驳是:作为秦陵一部分的兵马俑已经打开了,发现者也被人们称为了英雄。而且还列举近年大兴土木的工程所破坏了众多古代墓葬,很多文物流落民间没有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价值等等。得出的结论就是与其这样资源浪费,不如先入为主发挥这些古董的“社会余热”……

笔者觉得,上述这些理由与不打扰先人之墓这样一个道德问题似乎关联不大。首先,因施工引起的破坏,更多的是出于偶然而不是故意。而因各种原因流入民间的文物现象,则是一个法律问题,同时又是法律所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两者都是“特殊个体”而不是“一般规律”。而这些现象与开发墓葬本身也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因为怕文物都被倒卖,而一下子把所有的文物全都先“盗”出来,很不现实也更像一种掠夺。而最终很可能相当一部分文物因保存不善而永久毁灭,这就更像是我得不到的谁也别得到了。

另外,以兵马俑已经破坏了秦陵的原始完整性,就索性破坏到底则更是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好比是一个司机撞了人,发现这个人伤的很重,将来基本上是个残废,但是却不能死。考虑到自己所要面对的经济赔偿前景,干脆再倒回来压死算了,这样可以一了百了。相信所有正常人,都会认为这是一起很严重的犯罪,而且这个人的道德品质也相当恶劣属于丧尽天良。可是数学训练得很好的国人,在同样的方程式里却会得出不同的解来。难道继续把人撞死是犯罪,那继续破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古迹就不是犯罪了吗?

道德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的基础,中国400多条的《刑法》解决不了社会中的全部问题,法国2000多条的《拿破仑法典》同样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全世界的秩序其实都是靠道德来维系的。“挖坟掘墓”是道德所绝不允许的,这么重要的一个原则性道德问题容不得半点妥协。一切的理由都是狡辩。

第二点,是个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开掘之后很多文物就将在短时间内毁灭的问题。这个张教授也承认是个问题,不过他老人家还是觉得开比不开“划算”。并列举了一些处理的方式。其实就是一个氧气的问题,氧是我们谁都不能缺的东西,但就是这个氧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麻烦,氧会腐蚀很多东西。之所以古墓里的东西几千年能保存的很好,跟里面相对缺氧是有直接关系的。而我们每打开一座古墓都把氧气重新带进去,很多东西很快就会被“氧化”了。想好好保存就得把氧抽掉还不能有光。如果没有这两种东西我们人就不能看到,那既然都是看不到,现在本来在地下就很好,何必还要费一翻周折挖出来呢?当然文物保存技术决不是只有氧的问题,我想大概张教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也不是,所以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们就不谈了,还是谈谈人文吧。其实这也是一个道德问题。

正如大多数人预想的那样,以现在的技术开掘秦陵之后,我们的子孙将来再想看到秦陵的真实全貌,恐怕就只有看数字信号的视频了。但是再高清晰它也是“视频”而不是“事实”。而今天我们虽然也是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它还仍然是一个“事实”封存于地下。两者之间之优劣想必大家都会掂量。正如我开篇所提的那样,秦始皇陵的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却只有一次使用它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是现在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冒险,还是作为“战略贮备”留到更有把握,或者科技发达不需要开掘也可以见到全貌的那一天好呢?

这样的事没有假设,我们只能从过去的经验里去总结。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十三陵的定陵,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是中共统治中国大陆以后,经中央批准主动开挖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古代帝王级的陵墓。

我有幸曾经在1991年进过一次定陵的地宫。当时我除了见到地宫建筑本身以外,在现场我没有看见什么原来属于地宫里的东西。后来通过资料我知道,当时出土的很多不易保存的东西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基本上算得上是国宝级文物的万历皇帝和皇后的棺材被“扔”到了后山的山沟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文革的时候万历皇帝和他老婆们的“遗体”还曾经被批斗过,然后被红卫兵烧掉。就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皇帝的陵墓就报销了。

虽然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可是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考古科技也并没有多少实际进展,很多关键的技术环节仍然没有突破,否则我们今天也没有必要争论了,也许此刻我正与张教授同游于秦陵地宫之中了。如定陵这样的悲剧我们身边还有不少的,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刚刚打开的时候,里面躺了两千年的女主人的容貌都能看清楚,可现在我们谁也不可能再看到这个“活古董”了)……

事实证明,在现有的阶段,让这些中华文化宝藏沉睡在地下,反而是对它们的最好的保护。面对挖一个毁一个开一对废一双的事实,如果还是要“霸王硬上弓”,那不知道的这是我们民族的进步还是悲哀。在自然科学领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除了上面两个反驳反方的问题之外,张教授还列举了开发秦陵的好处。比较著名的就是,为我们算了一笔秦始皇PK迪斯尼的经济账。对于这笔经济效益本身我毫不怀疑,而且我觉得张教授估计还是比较低调和保守的。其实就是2000人民币一张票也是值的,毕竟全世界就这么一个,绝无雷同包括巧合都不会有。我不是很富有的人,但是如果秦陵真的在我有生之年挖开了,5000一张票我也得去看看,哪怕是砸锅卖铁,因为我觉得值!

说到这我不由的想起近些年来,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很多陕西代表曾提出要开发乾陵的事。其实要挖乾陵或者秦陵的想法不是这几年才有,早在50年代,郭沫若、吴晗这些专家学者们就曾经建议过中央领导开掘乾陵了(挖定陵就是这些人主张的,而定陵还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挖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而做的一次“实战演习”。结果定陵挖开之后对文化的毁灭,使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当局实在承受不了道德压力,所以终止了以后所有帝王陵的主动发掘)。据说方案被中央否决后,郭先生们还为此生再没有机会,亲眼见到王羲之的《兰亭序》而郁闷了许久。

其实对这些历史名人陵寝的好奇,对地下埋藏的宝藏的垂涎,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不管是郭沫若还是张五常,或者是我还有其他人。相信所有热爱中华文明的人,都很希望亲眼看到这些辉煌。可是问题是,这东西不是我们哪个人的,也不是某一个群体的,而是全部华夏儿女的,甚至是全人类的。而且它不光属于今天的你我,也属于将来的后人。我们有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剥夺更多人的权利。

也许反对我观点的人会搬出法律来对付我,但是法律本身就很有局限性。今天的法律代表不了今后的社会秩序,今天的标准肯定不会是永恒尺度。如果是以国家的名义来开发的话,那法律就无效了。因为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合法”,不过从若干年后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是“国家盗墓”。

这里还是打一个可能是不太恰当的比方,假如宋代的某个皇帝心血来潮,准备大规模开发秦始皇陵,并对当时的人们讲:赢政当年是如何如何暴政残害黎民,如何如何焚书坑儒摧残中华文化。所以朝廷要替天行道,让他生前作孽死后不得安生,而且开发之后还能给大宋的旅游业创收不少,还能为全面客观的修正秦史做出重要贡献……我想宋朝人民也肯定会全力支持中央政府的“义举”。而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过,我想今天的人一定会说宋人是败家子,没有能力开发却要毁坏国宝,害得我们今人无法得见这一个伟大的历史遗迹。同样,我们今天的作为难道不会引起五百年后人们的咒骂吗?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在没有100%的把握的前提下,开掘这样的事情想都不要想。这归根到底还是道德范畴的事情。惊动先人的陵墓,在古今中外所有民族中都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并且被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禁止。不过对于秦陵这种特殊的墓葬,显然还是开发对人类的发展更为有利,但前提还是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至少我们不能使开发变成毁灭。我们既要让历史真实的浮现的眼前,也不能因此而让逝去人的灵魂没有归所。

我很想对那些主张开发乾陵和秦陵的人大代表说几句话,(注意:只是人大代表和各级相关的官员,不包括学术界和非政府人士,学术的讨论没有界限。我主张百家争鸣,这是好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资源和生存的本领,我们要好好去利用这些去生存去发展。如果一个地区,是靠卖票让别人参观自己先辈坟墓的方式,去赚钱去发展经济,是既可悲又很可耻的事。同样,我们这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3亿人口的国家,也绝对不可能靠旅游业去走向全面富强。都说旅游产业是无烟的工业,其实如果要是乱搞的话,它同样也是既不卫生也不环保的。

其实光从经济角度讲,秦陵不打开可能比打开的价值更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代经济有一个概念叫做“期货”。这是一个再形象不过的比喻了,为什么人们对未来还不存在的东西投以重金炒做呢?这是人性与自然在经济领域里一次比较完美的结合。

其实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秦始皇的墓,简单的概括就是好奇心使然。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部恐怖电影越看越怕,但是越怕越想继续看,目的就是想知道结局到底是如何,可是这些电影大部分结局都不太令人满意。其实不是编剧导演的水平低,而是我们人性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就像追一个女孩的过程总是很心潮澎湃的,当女孩变成了老婆之后更多的便是平淡。这就是为什么过程永远比结尾美妙的原因。它是我们人类的一个致命弱点,同时又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之一。人的奋斗必须要永远在过程中不能有终点,即使达到一个阶段性的指标之后,马上就要制定新的目标。一旦人有了真正的终点也就是人毁灭的时候。所以我断言,在人类基因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秦陵打开之后,在经过一段热潮之后必然走向冷清。当那些无法保存又无法复制的文物消失之后,很多学术研究也会终止,到那时临潼除了又多了一处“装修过的废矿井”之外什么都不会有。

而把秦陵当做“期货”来做,结果就大不相同,既无成本又无风险(既没有毁灭的危险也没有失望的危险,谁也不敢保证真的打开了会不会让我们失望,万一秦始皇跟我们开个玩笑里面是空的,那打开的成本都收不回来,还会平白丢失一个卖点)。只要谜底没有彻底揭开之前,临潼游客肯定会一直络绎不绝。所以不打开才是一本万利。绝对不是张教授说的那样,不打开有了也等于没有。美国的石油放在地下不开采,并不能说他们就没有石油,因为那叫战略贮备。同样,只要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别把临潼那块土地割让或者独立出去,这个宝藏永远是我们的,而且说它值多少就值多少,甚至可以远远的高于它的真实价值。这就是“期货”的魅力所在。

所以无论从道德、研究还是经济的角度看,不挖显然比挖要明智和务实的多。所以我现在是坚定反对发掘者。如果谁还想挖请给我个理由先。

笔者按:(为了让不了解情况人的有个简单的了解):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据《史记》等有关文献记载,秦陵当中埋葬了数量惊人的陪葬品,现代历史学家估计,这些陪葬品至少有500吨。按照今天的价值观,即使是秦代的一个普通的茶碗都是具有相当价值,而作为皇帝的陪葬显然要比茶碗有价值得多。所以,这笔可观的财富一直以来都是开挖秦陵的主要动力之一。

而秦陵的更大价值还在于它的本身,秦陵的规模之大是中国历代帝王难以相比的,仅它的地宫封土就有115米高(现在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残存约50米),虽然它的地面建筑已经毁灭(项羽所为),但根据多年考证其地下部分应该大体保存完好。这样一座非常“显眼”的宝藏,经历两千年时光和战火,经历了无数次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又经历了无数盗墓者的光临能够保留到现在,本身也是一个奇迹,它的防盗设计以及整个工程水平,都将向世人展示我们民族在两千年前的高超建筑水准。今年我们看到的一处兵马俑坑已然觉得伟大,而这只不过是秦陵的一角而已。

总之,秦陵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遗产。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而不能去做毁灭他的事情。现在国内有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已经打起了它的主意。虽然现在开掘秦陵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但笔者觉得,现在写这样的东西也绝不是小题大做。

大家都清楚,只要中共将什么事情列入了规划,再想改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才想在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时候先做一下呼吁。希望所有的炎黄子孙对这个严肃的问题保持足够的重视,在斗争中享受快乐的中共已经做出了很多违背常规的事情。我们应该做一个华夏文明“孝顺”的子孙,去尽我们的能力保护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切。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我开篇说的那样:这是一笔只有一次“使用”机会的财富。我们必须要做出不让祖先、自己还有子孙后悔的决定。现在让它做“战略贮备”,当做期货来卖远比开发成“现货”更为划算。@(//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李野:再评中共之四——国家责任(上)
李野:再评中共之四——国家责任(下)
李野:灯
李野:灯 人气 0
李野:再评中共之五——法律和司法体制(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