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 顾炎武:廉耻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1日讯】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行己有耻:人有羞耻心,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三代:夏、商、周三朝。
捐:舍弃、抛弃。
颜氏家训:书名。北齐颜之推撰,二十篇。是书论立身治家之道,辨正世俗之谬,以训后人,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经训。
鲜卑:本属东胡族。分布在西喇木伦河、洮儿河间,因鲜卑山而得名。汉代时被匈奴打败,分鲜卑、匈奴二支,匈奴亡后,渐移居匈奴故地。晋时为五胡之一,燕国慕容氏、凉国秃发氏、秦国乞伏氏及魏国拓跋氏,皆鲜卑族。今为通古斯系。
伏事:服侍伺候。
汝曹:汝辈、你们。
小宛: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小宛,大夫刺宣王也。”或亦指为伤时之诗。
阉然:隐蔽、掩藏的样子。
媚于世:求悦于世人。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 ~ 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以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为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出生在明朝末年,从小已爱读《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史记》等书,又关心国家大事。清兵入关后,清廷以官爵笼络文人、学者,有人推荐顾炎武当官,他认为易主而事是丧失气节,宁死不允。顾炎武未投效当朝,反而参加了反清义军,后因惜势孤力弱而失败。
顾炎武离开家乡,到北方游历,一方面考察民情、研究学术,另一方面参加抗清活动。他把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编成《日知录》,指出一个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一直流传到今天。
顾炎武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提出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除《日知录》外,另有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www.dajiyuan.com)